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样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样题

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模拟一) 说明: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四大题,24小题。客观题23小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三种题型: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双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60分;主观题1小题,写作,40分。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新华网银川5月2日电(记者 于瑶)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防洪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在清理距离沟口约300米泄洪沟南侧被土石掩埋了一半的巨石时,发现了6幅新岩画,其中4幅是人面像,2幅是令人不解的符号。    据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介绍,巨石高5米、长3米、宽2米,斜插在沟底土石中。工作人员在以前的岩画普查中曾发现过10幅巨石露出地表的岩画,这次新发现的6幅岩画则刻在被埋的部分。    其中一幅人面像,整体刻画的是太阳形象,脸型结构为“瓦片式”,外部轮廓有7道放射性芒线,除了头顶的一道是单线,其余均为双线刻画,这在以往的发现中很少见到。    目前,贺兰山岩画总数已达2300多组、5000多幅,而且内容丰富,非常密集。其中最典型的是人面像岩画,它们是原始先民对心目中的神灵、图腾及各种崇拜对象附以人面形象制作而成的岩画,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国家,是十分特殊而且非常重要的岩画题材。 1.这段文本的文体是(2分) A.演讲稿 B.消息 C.通讯 D.报告 2.对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信息表述最全面的一项是(2分) A.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再现人面像岩画 B.宁夏防洪工程现场发现新人面像岩画 C.贺兰山岩画景区内容丰富,人面像岩画最典型 D.贺兰山岩画景区新发现人面像岩画有太阳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这是一本近两千年前的文字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毫无疑问地为—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曾经都是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着,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 此外,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缺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样不增不减地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刻不能赏花?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那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有删改) 3.对文章第段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反复 B.比喻 C.拟人 D.对偶 4.“我” “渐渐爱上了‘阕’的境界” 的两个原因是(4分) A.别人都很喜爱 B.残缺给人灵感 C.残缺是美丽的 D.缺是万物的常态 5.对文章结尾划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理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