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儿科心肌损害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中华医学会.doc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儿科心肌损害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中华医学会.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儿科心肌损害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中华医学会

修改稿JY-2015-0115-00053_A_001退修意见回馈 第一位专家评审意见: 儿童处于成长期,多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其他脏器中含量丰富,且其它疾病均可导致其异常,建议就此点在文中进行重点、集中叙述; 已遵照建议修改。 2. 文章篇幅过长,非儿科特色的,如“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生物学特点”,共性的已知内容可精简,部分语言文字欠精炼; 已精简。 3. 参考文献偏多,但近5年外文文献及进展内容引用偏少。 已精简,并查新。 4.文章结构还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文章需再理清思路重新架构。 已遵照建议修改 5.文中没有明确心肌酶谱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定义,没有明确具体是哪些检测项目让读者易混淆。 在文中增加了心肌酶谱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定义,以及具体包含的项目。 6.部分语句表达不清晰,如“临床上常以CK-MB超过CK总活性的3倍(离子交换柱层析法)或10倍(免疫抑制法)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是CK-MB的活性还是质量,如果是活性则存在一定问题,通常CK-MB的活性不会比CK总活性高,文章后面的内容也证实了这一点。 已将此内容删除。 7.文章内小标题与内容不符。如生物参考区间范围的制定的内容,关于生物参考区间只提及了成人与儿童的区别,主要内容介绍的是影响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因素,此部分内容最好能介绍成人与儿童的生物参考区间不同在临床应用时带来什么问题,建立儿童的生物参考区间的价值所在。 已遵照建议修改涉及的小标题为“建立儿童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生物参考区间的价值”:介绍成人与儿童的生物参考区间不同在临床应用时带来的问题,建立儿童的生物参考区间的价值所在。 8.文献的引入有罗列文献的感觉,作者对文献所体现的科学价值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且思维较混乱。 已进行修改,不当之处尽请提出再修改。 9.第三部分“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儿科心肌损害性疾病的应用研究”中提到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价值,联系前文作者引用的文献中给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评估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cutoff值是否与成人不一样。 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在儿科较成人晚,大多实验室沿用成人的生物参考区间;对CK-MB儿科在健康和疾病人群的研究较多,文章中已进行了描述,但是也很少建立自己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cTn、Mb目前没有权威性或大样本的健康儿童人群的研究,大多实验室使用的CK-MB、cTn、Mb的cut off值只是验证厂家提供的数据,与成人相同。我所心血管专业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cut off值自使用以来未曾提出异议,我中心进行cTn生物参考区间评审结论也符合临床诊断。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正是想说明,由于儿科独特生理情况,心肌损伤标志物各项的特点,诊断心肌损伤时需与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综合考量,单纯一项指标的阴阳性均需要谨慎判断,否则容易出现诊断扩大化或误诊、漏诊。 10.文中多处语句还不通畅或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请作者核对。 已进行修改,不当之处尽请提出再修改。 11.文中还存在错别字,请作者修改。 已进行修改。 第二位专家评审意见: ?文章段落衔接缺乏连贯性,缺乏次级标题。如“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儿科的检测与生物参考区间范围的制定”中使用段落太多,容易引起混乱无序的感觉;“四、综合评估、动态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对儿科心肌损伤相关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性”段落中利用“首先”、“然后”等词语代替小标题导致上下文叙述略显混乱,等。 ? 文章格式缺乏统一性。例如:字体格式不统一,标题行间距格式不统一,参考文献字体及标点符号缺乏一致性,正文中英文字体使用不统一,例如,cTn的缩写在全文中出现了CTn,有些英文字体是Times new roman,有些是宋体;“MK(肌激酶)”的写法应该是“肌激酶(MK)”,两个时间点的连接是用“~”还是“-”?等。 ? 参考文献在文章中的插入顺序混乱,应按照从1至75的顺序。 2015.1.29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儿科心肌损伤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估 马丽娟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检验中心 【摘要】儿科心肌损伤常见于感染、窒息缺氧、川崎病、心力衰竭等方面,可以是缺血性损伤或直接损伤,为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是心肌细胞水肿、细胞浸润、凋亡和坏死所致。临床上应用心肌损伤标志物始于成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 cTnT/I)等,其灵敏、特异性的逐步提高使ACS的诊断进入小时时代。但由于造成儿科心肌损伤的原因和成人ACS的发病机理多不同,且新生儿阶段的特殊性,有必要对儿科进行该类检测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严格制定或验证适合本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范围,充分体现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儿科应用价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