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圆玉在中国古代的用途圆玉在中国古代的用途圆玉在中国古代的用途
圆玉在中国古代的用途
来源:上海成昊( HYPERLINK /rifnvj 微博)
中国古代圆玉是指玉璧、玉瑷、玉环、玉玦这四种外形相似的玉器,随着时代递进和其使用功能的隐退,现今的人们已经极少考究它们之间形制的区别,时常将玉 瑷、玉环,甚至玉都归属于玉璧的规范,统称这类圆玉为玉璧,这种称谓混淆了中国古代圆玉的用途,忽略了中国古代圆玉所要传递的信息。
关于中国古代人际交往使用玉器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禹曾在涂山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化干戈为玉帛”即由此而来。当时诸侯所执 的玉有圭,璋,璧合称为三玉,都属于古代所言的瑞玉。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古代三玉中的玉璧,是一种特指,并不包含玉瑷、玉环、玉玦。
先秦的典籍论及礼玉,特别是圆玉,其作用甚多。但对圆玉的形制的区别却很少说明。(《周礼?考工记》)中仅提到:“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羡”被后 人解释为璧的孔径,至于瑷、环、玦的区分,未作说明。直到汉初编撰的《尔雅?释器》才有了以下解释:“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瑷,肉好若一谓之环”
“好”与“肉”指什么?这在著者当时是无须解释的常识性问题,却给后人来代理困惑。直到宋人撰《尔雅疏》时,才将《尔雅?释器》中的这段话,作了较为完整的说明:“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据此,圆玉的分类标准才趋于明晰。
按照这个标准,古代圆玉的分类及其特征是:
玉璧,中心孔径小于边宽的圆玉;
玉瑷,中心孔径大于边宽的圆玉;
玉环,中心孔径等于边宽的圆玉;
玉玦,周边有一个缺口的圆玉;
那么,玉璧,玉瑷,玉环,玉玦这四种圆玉,在古代中国的用途和含义又是什么呢?《荀子大略》记载有“问士以璧,召人以瑷,绝人以玦,反绝以环。”这就是说明玉璧,玉瑷,玉环,玉玦古时有严格的使用场合和用途:
一,玉璧:古代诸侯朝见天子,卿大夫奉命会见邻国国君,都要执见面之礼,这在当时被称为“贽”,而玉璧是作为“贽”最为重要的礼物,这是古代极为严格的礼仪,使用玉璧向对方表达敬意和问候。这种礼仪逐渐演化为高级贵族彼此往来,也都以玉璧为“贽”的时尚和风气。由于“璧”的读音与“毕”、“毙”相似,所以古代玉璧也作为葬玉使用,一是将玉璧置于死者身下,表示必死;二是将玉璧含于死者口中,称为“含羞”,表示无生。这种适用玉璧的方式,也同时派生出降服者口含玉璧,衔璧表示自认死罪的用途。 正因为玉璧具有以示生死的作用,因为在古代中国地位低的人,往往要向地位高者赠璧以示敬意、问候和生死效忠,从而发展为好友之间相互赠玉璧,以示知心之交的凭证。
二,玉瑷;玉瑷是一种地位高者召见地位低者的信物,古时凡天子召见诸侯,诸侯召见卿大夫的时候,都会命人拿着玉瑷,以为凭证。被召见者见到使者带来的玉瑷,便要立刻到召见者身旁听命。
三,玉环、玉玦;玉环和玉玦的形制相仿,只是玉玦有一缺口,正是这一缺口之别,这两种圆玉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信息,玉环表示修好,认可;玉玦表示绝交,反对。
古代流放边境的罪臣,三年之后,如果得到君王送来的玉环,便得知君王召其归还,因为“环”与“还”同音;如果得到玉玦,便知君王已与他断绝,返回无望,因 为与“绝”音近。古代也有环、玦连用,根据对环、玦的选择,从而可得知该人对某件事情所持的态度是赞同或者是反对。能够彰显浓郁玉文化的电影《孔子》之 中,季孙斯将一块“玉玦”送与孔子,孔子便知晓季孙斯反对其重回鲁国,于是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寻求安身之处;及至孔子暮年,颠沛流离,想终老鲁国,著书立 作,而季孙斯送来一个玉环,孔子见后便起身回国,季孙斯于城门之上相迎,从此杏林儒风不断,儒家学说蔚为大观。电影之中对玉玦、玉环的恰当使用,于千万言 于一物之中,足见上古君子风范,以玉为示,佩玉为荣。
了解玉璧、玉瑷、玉环、玉玦在中国古代的用途和它反映出的内在信息,只有充分了解了中国古代圆玉的名称和含义,才能对我们了解古代圆玉,收藏古代圆玉,提供正确的门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形势与政策(2024春)超星尔雅学习通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最新2023版知识产权贯标GBT29490 02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含表单)[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文件].docx VIP
- 2025年山西政采专家培训后考试题库及答案最新.docx VIP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完整版-1.pdf VIP
- 2025湖北襄阳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通过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免费颁奖典礼晚会PPT模板 (8).pptx VIP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采桑子》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5年贵州省贵阳市【辅警协警】笔试预测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含答案)试卷 .pdf VIP
- ACP云计算复习测试卷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