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雨巷谈及诗歌意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雨巷谈及诗歌意象

作者简介 意象情感 艺术特色 意 象 例: 杨柳岸,晓风残月。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遍人间烦愁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例: 1、愁 如 柳、月、花、烟草、风絮 ---- 2、愁 如 水---- 3、愁 有 重量---- 4、愁 载船上(在水上)---- 5、愁 载车上(上陆地)---- 古典诗词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看到了某个意象,人们便会想到它传达什么情感,表达什么主旨 “天狼”代敌寇, “细柳”代军营, “南冠”代囚徒, “蝉娟”代明月,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亡国之音; 杨柳曲、梅花落——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怀念征人、思乡思亲;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关山月——写边塞生活之艰苦和思乡思亲之情。 *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朝寀,曾用笔名戴梦鸥、信芳、望舒、郎芳。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受到法国象征主义影响。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全文当中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背景道具 人物形象 雨巷 油纸伞 丁香 篱墙 我 姑娘 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2、优美的音乐旋律。 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 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 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 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 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 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意象: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领会诗词意境必须从把握诗词的意象入手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精神化为物质 抽象化为具体 A梅、兰、竹、菊:多与人的品行志节有关梅花:寄寓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傲岸节操(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林逋的《山园小梅》); 菊:喻志(黄巢的两首咏菊诗《题菊花》与《菊》。) 竹:喻高风亮节,宁折不弯的气节。 B鸿雁、杜鹃(子规)、鹧鸪、月、霜:多与思乡怀人有关。 杜鹃的叫声听起来像是“不如归去”,故古人常用以寄托思乡之情(秦观的《踏莎行》) 鹧鸪也可传羁旅乡愁则是因古载“其志怀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 鸿雁南北去来,流移不定,故常入诗作征人游子的象征。 月:杜甫的《月夜》、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C柳是经常入诗的一个特殊意象。因“柳”、“留”谐音,古人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进入诗中多用以抒发惜别、留恋之情,后来又引申出思乡怀远的意味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柳永的《雨霖铃》,2002年全国卷诗词鉴赏题考查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D流水、落花、梧桐、残月、夕阳(落日、落照、夕照、残照)这些意象多抒发凄凉伤感之情: 或发感时伤世之叹,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或抒孤寂落寞之感,如柳永的“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或寄羁旅思乡之愁,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E大漠(翰海)、孤烟、黄沙、长河、燕山、孤城、玉关(玉门关)、楼兰、羌笛(羌管)、鼓角、羽檄、刁斗、金柝等,这些意象多出现在边塞诗中: 或赞边关将士杀敌卫国的爱国情怀,如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或批朝廷不关心边关戍卒的冷漠,表达对守关将士的同情,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或抒壮志未酬、久戍思乡的感慨,如范仲淹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F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G蝉:以蝉喻品行高洁或表达凄苦之意。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