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期末复习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100分。
60分,每题20分):回答时应注意内容的切题和表达的流畅。文面尽可能整洁美观。每题答案不少于600字。
40分):论述有自己的见解,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晰,文面整洁,字数不少于1000字。
三、本课程的复习思考题
(一)、鲁迅小说《在酒楼上》、《铸剑》:
1、
2、
3、
4、
5、《在酒楼上》废园老梅的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6、《在酒楼上》上开头部分(主人公“我”与吕纬甫碰面之前)有两种对比明显的色调,请问是哪两种?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7、从《铸剑》看鲁迅的复仇意识;
8、
9、眉间尺刚出现在文本上时,有一段他跟老鼠之间的文字。请你说出眉间尺心情的反复变化并说明鲁迅为什么要不惜笔墨地写这段文字。
诗情 画境?——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小说
1、废名小说的美学特征;
2、废名小说的禅趣;
3、
4、
5、沈从文小说中的人性美展台;
6、《边城》中有车路与马路的描写。什么是车路和马路?你认为沈从文笔下理想的爱情图景是怎样的?
7
8、
9、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对乡土文明描写的异同。
10、以《故里三陈》中的“陈四”为例,说明汪曾祺的故乡风俗描写的特征。
1、从《呼兰河传》看萧红小说的美学特征;
2、举例说明萧红体小说的诗意美质;
3、从《呼兰河传》看主体精神对作品的投射;
4、“城”与“墙”意象的象征意义;
5、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小说的苍凉风格;
6、以《倾城之恋》为例说明张爱玲小说中新旧元素的结合;
7、试比较萧红与张爱玲创作风格的异同。
1、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诗歌:2、以《发现》为例谈闻一多诗歌的诗艺特征;
3、以《寻梦者》为例看戴望舒诗歌的诗艺美;
4、举例说明闻一多、徐志摩对“三美”诗歌理论的实践。
1、曹禺作品的死亡情结;
2、从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看曹禺的原罪意识;
3、陈白露形象分析。
(一)鲁迅
1、鲁迅作品中的回乡主题:
(在而不是属于)对故乡的怀恋是人类永恒的精神现象,这条感情的溪流可溯源于无限遥远的年代。《呐喊》、《彷徨》中的回乡小说有《故乡》、《社戏》、《祝福》、《在酒楼上》等。在鲁迅小说回乡主题的底层,我们能分明感受到一种由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情绪的潜流。第一人称叙述者在价值上早已告别了“故乡”以及与之相联的一整套童年生活经验;然而令人绝望的现实人生却又激动起“我”对童年故乡的追忆,这追忆从一开始便织进了“我”最神奇的梦幻之境,成为对抗“绝望”的“希望”之源泉。很显然,曾经被他摒弃的故乡的现实绝不会是梦幻之境,文本中也不时出现身在故乡的异质感。因此,回乡主题自始至终便是在心理上的回乡与现实的回乡所构成的张力中展开,其中奔流着两股对待故乡的逆向的情感态度。(身在故乡的客子之感,如野草中的影子)
《在酒楼上》包含了两个第一人称叙述者即“我”与吕纬甫。吕纬甫的故事本身表现的现代知识者的颓唐与自责已由许多评论加以阐发。然而,这个独白性的故事被置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过程,却表达了对故乡与往事的失落感,并由此生发出较故事本身的意义更为复杂的精神主题。第一人称叙述者显然是在落寞的心境中想从过去寻得几许安慰与希望,因此他对故乡毫不以深冬为意的斗雪老梅与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的山茶怀着异样的敏感。然而,吕纬甫和他的故事却一步步从他心头抹去从过去觅得希望的念头;他的怀旧的心意很自然地使得叙述过程不断地呈现期望与现实的背逆造成的惊异,显露出叙述者追寻希望的隐秘心理所形成的独有的敏感:他从一开始就从外形到精神状态感受到吕纬甫的巨大变化,但仍然从他顾盼废园的眼光中寻找过去的神采。从吕纬甫的叙述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叙述者在听了迁葬的故事后对吕纬甫责怪的目光。而这目光恰恰又激起了主人公对过去的追忆: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的时候。这种追忆甚至引起了他的自责。于是“看你的目光,你似乎还有些期望我”——叙述者从吕纬甫对过去的追忆与自责中终于觉得了一丝希望,而他对阿顺的美好感情似乎鼓励叙述者的这种心意:当吕纬甫叙述到四处搜寻剪绒花时,小说插入我对从雪中伸直的山茶树的生机勃勃与血红的花的观察,显然回应了小说开头对“故乡”景色的主观情感。
然而,吕纬甫终究逃不脱他所说的蝇子或蜂子式圆圈,在模模糊糊的境地中仍旧教他的子曰诗云,但“我” 仍不甘心:“那么,你以后预备怎么办呢?”
吕纬甫答道:以后?——我不知道。……
至此,叙述者对故乡与过去的追寻(实际上也是对生命意义或希望的追寻)彻底地陷于绝望与虚无之中。如果小说在叙事方式上是独白性的,小说的结论必然也就是吕纬甫的“圈”本身的悲观意义,然而《在酒楼上》却在独白之外保持了一个从特定距离思考这段独白故事的外部叙述者。小说的结论便转向为对绝望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