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苦苷滴丸剂工艺学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香苦苷滴丸剂工艺学探究

丁香苦苷滴丸剂工艺学探究   作者:杨海玲,郭玉岩,王键,李永吉 【摘要】 目的 确定丁香苦苷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从提取物与基质配比、料温、基质的配比等方面进行考察,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外观综合质量3个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优选制剂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 根据试验确定最佳工艺为:以PEG4000∶PEG6000=4∶1为基质,丁香苦苷∶基质=1∶4,药液温度80 ℃。结论 该工艺符合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滴丸制剂的要求。 【关键词】 丁香苦苷;滴丸;制剂工艺;正交试验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process for Syrigopicroside Dropping Pills. Methods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the proportion between the extracts and matrix, dripping temperature, the ratio of matrix, were studied with orthogonal test. 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tested by three indexes, such as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weight of pill, time limit of dissolution and appearance of the dropping pills with analysis of varianc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was optimized. Results The optimal technical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the ratio of PEG4000 and PEG6000 as matrix was 4∶1, the ratio of syrigopicroside to matrix was 1∶4, and the dripping temperature was 80 ℃. Conclusion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for dripping pill specified in China Pharmacopeia (2005 Edition). Key words:syrigopicroside;dropping pill;preparation technology;orthogonal test 丁香苦苷(syrigopicroside)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子量为494.5,主要来自木樨科植物紫丁香的干燥叶中[1]。丁香苦苷抑菌作用比较强,以丁香叶为原料生产的炎立消胶囊及片剂治疗痢疾、急性黄疸性肝炎均收到较好疗效[2]。丁香苦苷药动学研究表明,其在体内分布快,起效迅速[3]。故将其制成滴丸剂,发挥滴丸剂速效、高效、服用量少、降低不良反应的优点。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丁香苦苷滴丸的最佳工艺进行了优选。   1 材料与设备 丁香苦苷(纯度≥95%),自制;PEG4000、PEG6000(天津天泰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甲基硅油(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自制滴丸器(黑龙江省医药工业研究所),ZB-1C型智能崩解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AB265-S型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   2 方法与结果   2.1 基质的选择   通过分析滴丸剂基质的理化特点,采用了熔点低同时具有良好分散能力和较大内聚力的PEG4000和用于调整滴丸硬度、耐热性及流动性的PEG6000的混合基质[4]。   2.2 冷却剂的选择 经过预试,以甲基硅油为冷却剂能满足滴丸剂滴制要求。   2.3 提取物与基质配比初步筛选 将丁香苦苷与基质按不同比例混合制备滴丸,药物与基质比例大于1∶3时,药物与基质融合性差,药液粘度大,滴制困难;药物与基质比例过小,患者服用量增加,且药液太稀,不易控制滴速。通过试验,药物与基质比例在1∶3~1∶5时,药液粘度适中,易于滴制。   2.4 冷却剂温度的选择 以甲基硅油为冷却剂,观察冷却剂温度分别为6、10、14 ℃时的滴制情况。基质为PEG4000∶PEG6000=4∶1,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为1∶3,药液温度80 ℃。当冷却剂温度为10 ℃时,滴制出的滴丸圆整度好,且滴丸之间不粘连。因此,选择10 ℃为冷却剂温度。在滴制过程中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