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研究.pdf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总第127期) 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立法研究 秦前红1 熊威2 (1、2.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我国正处于地质灾害频发的时期,既有的地质灾害防治立法已难以适应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发展的要求。地质灾害防治立法层级太低,体系不完整,缺乏规范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基本法。现行法律对 地质灾害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不明确,造成实际管理工作中各自为政,职责不清,大大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 综合决策及实施处理效率,也导致管理成本和资源的浪费。针对我国地质灾害法治建设存在的上述问题,有 必要进一步探讨地质灾害防治立法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从立法模式的选择、基本原则的确立、地质灾害应 急法律机制的完善和地质灾害救济法律机制的建立等四个方面,系统构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立法。 关键词:地质灾害;立法研究;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D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95l(2011)04一0049—06 地质灾害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气候异常加之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使得地质灾 每一次灾害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生命的威胁和财产的 害爆发愈显频繁,呈逐年上涨的趋势。概括而言,我 巨大损失,同时也给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带来严重 国地质灾害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影响,甚至危及到整个生态圈的安全和人类的发展。 第一,类型多、分布广。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主 我国又属于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地质 要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其次为地面变形和 灾害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有序发展和 矿山井巷灾害。就地震而言,进入20世纪以来,共 社会的繁荣安定。由于地质灾害具有难以预测性, 发生大于或等于7级的天然地震80次,造成60余 波及面广,破坏力大等自然灾害特性,以现今的科技 万人死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占国土 水平光靠技术手段来完全避免是非常困难的,但对 面积的44.8%,全国共有较大型崩塌、滑坡、泥石流 于地质灾害发生前如何做好预防准备,发生后如何 灾害点7000余处…。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东 应急避免更大的伤亡和损失,以及灾后的恢复和重 西分区,南北分带的特点,特别是重庆、四川、云南、 建等问题,是完全可以从制度上进行人为设置从而 贵州等省,处于地质灾害高发地区,每年都造成巨大 防范、干预和避免的。地质灾害防治制度正是从法 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律制度这一层面上来研究和解决以上问题的一套专 第二,灾情重、损失大。当前地质灾害已成为造 门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体 成我国人员伤亡的主要灾害,十多年来,每年造成的 系,是有效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国家稳定发展和公民 死亡几千人,经济损失上千亿。据国家统计局2010 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前提。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因 一、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现状 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05亿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构造复杂,特别是近年来, 元,增加4.4倍,死亡3101人。全年大陆地区共发 ·收稿日期:2011—05一lO 基金项目:本文为武汉大学法学院秦前红教授承担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地质灾害 防治制度的立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lOY006)。 作者简介:1.秦前红(1964一),男,湖北仙桃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熊威(1985一),男,江西赣州人。武汉大学法 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研究生。 49 生5级以上地震17次,成灾lO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