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棉花红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棉花红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棉花红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李华丽 ( 河南科技学院 植物保护系 新乡 453003) 摘要 棉花红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燕麦片培养基,病菌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佳,氮源的利用以硫酸铵最佳,该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4天后即开始产孢。菌丝生长对光照要求不强,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PH值为7.0-9.0。在不同的营养液里以木糖、氯化铵、磷酸二氢铵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孢子萌发对光照的选择性不强,各光照处理均能萌发,空气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关键词   棉花红腐病, 生物学特性, 孢子萌发率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tton Erythospetica Pathogen li hua li (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Henan,453003) Abstract Cotten erythoseptica is caused by cladosporium. The optimum cultural medium for the growth of parthogn was sucrase medium.Among 6 .Carbon sources was better than others.Among 6 nitrogen sources. Ammonium suifate A.R.was better than others.The pathogen began to sporulate four days after the conidia were inoculated in PDA meclium.The myceria growth need not very strictly light condition.The optimurn PH for the conidia germination was 7.0-9.0.The nutrient for spore germination was maltose ,Chorine ammonium,Two hydrogen ammonium of phosphoric acid.The conidia germination didnt require very strictly selective illumination condition,under each light treatment,spore could germintate. Key words: cotton erythoseptica,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rate of spore germination 棉花红腐病[1][2](Fusarium moniorme sheld on)的发生遍布世界各棉区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在我国各棉区均有发生,早在1920年即有报道。其分布及危害因地区和年份有很大的差异,棉花红腐病是辽河流域的主要棉苗根病,黄河流域棉区发生也较重,一般发病率在30-50%,最高可达80-90%以上[3]。目前在我省境内,随着棉区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棉花红腐病呈逐年加重的趋势[4]。 国外对棉花红腐病菌的防治抗病育种及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方面均有一些报道 ,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只有零星报道。国内对它的研究也比较少[5]。本实验试图通过对棉花红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此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原菌来源 从新乡市新乡县江门镇大田中采集发病的植株 ,用无菌水洗下分生孢子,将稀释后孢子悬浮液涂于琼脂平板表面,在显微镜下挑取该菌的分生孢子置于PDA培养基平板下,再经过分离培养以获取该病菌的纯系病原[6]。(以下实验每个处理均为3次重复, 产孢量在10×40倍下测定). 1.2 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取直径为5mm的菌丝块,接种在PDA培养基平板的中央,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培养4天后,按植物病理学常规方法测定菌落直径再培养2天后仍依植病常规法测定产孢量。 1.3 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将直径为5mm的菌丝块,接种在PDA培养基平板的中央,分别置于3种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1) 连续24小时光照, (2) 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 (3) 连续24小时黑暗。各处理温度在250C经过4天培养后按上述方法测定菌落直径再培养2天后仍依植病常规法测定产孢量。 1.4 PH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用1%的HCl和1%NaOH配成不同PH值,与PDA培养基混合后,将直径为5mm的菌块,接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