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子系统及细菌多重耐药探究进展.docVIP

整合子系统及细菌多重耐药探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整合子系统及细菌多重耐药探究进展

整合子系统及细菌多重耐药探究进展  【摘要】 细菌的多重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整合子是携带编码抗生素耐药基因盒的DNA片断,在细菌获得和传播耐药基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分类、分布、结构、来源、整合子对基因盒的捕获表达、整合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关系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等作一阐述。 【关键词】 整合子; 基因盒; 多重耐药 ABSTRACT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pathogens have become tough problem in clinical theraphy. Integrons are DNA elements carry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encoding gene cassett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acteria capturing and disseminat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class, distribution, construction, source of integron and gene cassettes, integron capturing and expressing gene cassett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gron and multidrugresistant of bacteria;the treatment to multidrugresistant of bacteria. KEY WORDS Integron; Gene cassettes; Multidrug resistance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的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甚至是多重耐药开始大量出现,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极大困难。病原菌耐药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自身基因的突变累积,或者在水平方向上获取外源性耐药基因,或者两种机制并存引起的。1989年,Stokes等首次提出了一个与耐药基因水平传播的可移动基因元件——整合子(integron)[1]。整合子是一种基因单位,包括位点特异性重组功能的基因决定簇,在整合酶的作用下能识别并俘获或删除移动性基因盒[2],并在位于整合子上游的启动子的作用下得以表达,使细菌具有耐药及多重耐药性。整合子可以通过结合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型噬菌体在同种和不同种菌属间传播,使细菌的耐药性得以广泛扩散。整合子是细菌尤其是革兰阴性菌多重耐药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3]。 1 整合子的结构 整合子是保守、可移动的转座子样DNA元件,能捕获和整合耐药基因,形成巨大的多基因座。整合子包括两端的高度保守片断(conserved segment,CS)和中间的可变区(variable region)。可变区含有一个或多个基因盒。整合子含有三个功能元件:位于5′端的一个编码整合酶(integrase,IntI)的基因(intI)、一个基因重组位点attI和一个启动子[4,5],启动子有P1和P2两种,大多数整合子都含有P1启动子,部分还含有P2启动子。3′端的结构因整合子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整合子的结构如图1所示。 2 整合子的分类和分布 整合子是根据其整合酶的DNA碱基序列不同进整合子的结构模式图行分类的,整合酶属于酪氨酸整合酶家族,目前发现的整合酶至少有6类,其中对I、II和III类整合子的研究较多,且明确与细菌耐药性有关。 2.1 I类整合子 I类整合子在临床耐药菌中最常见[6],它与Tn21转座子家族相关,其整合酶基因编码含有337个氨基酸的整合酶。5′端有编码整合酶的基因intI1和启动子P1,部分还有启动子P2及基因重组位点attI;3′端有3个开放读码框(ORF),即季铵盐化合物及溴乙锭的耐药基因(qacE△1),磺胺耐药基因(sul1)和功能不明的ORF5[7,8]。大多数I类整合子的5′CS相似,3′CS存在差异。至今发现I类整合子在革兰阴性菌中广泛分布,包括肠杆菌科中的大肠埃希菌属、志贺菌属、变形菌属等以及非发酵菌中的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2.2 II类整合子 II整合子与Tn7转座子家族相关,其整合酶基因有缺陷,编码的整合酶IntI2约有318个氨基酸,与IntI1有46%的同源性;在3′保守端有5个tns基因,与Tn7的转移有关。现已在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沙门菌中分离出II类整合子。 2.3 III类整合子 III类整合子是Arakawa在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黏质沙雷菌的质粒上发现的,其编码的整合酶IntI3含有320个氨基酸,与Int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