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测系大修软考2014大纲
第一章 引论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
A)名词解释:
(1) 计算机网络: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规定的通讯协议,通过软、硬件互连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注解:此条信息分为系统构成+5个系统功能)。
(2)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3个时代-----第一个时代:1946年美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第二个时代:20世纪80年代,微机的出现;第三个时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以及应用。
(3) Internet的前身:即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计划局(DARPA)建立的全世界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rnet。
(4) 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它将要传送的报文分割成许多具有同一格式的分组,并以此为传输的基本单元一一进行存储转发。
(5) 分组交换方式与传统电信网采用的电路交换方式的长处所在:线路利用率高、可进行数据速率的转换、不易引起堵塞以及具有优先权使用等优点。
(6) 以太网:1976年美国Xerox公司开发的机遇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原理的、用同轴电缆连接多台计算机的局域网络。
(7) INTERNET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9年INTERNET的前身ARPANET的诞生到1983年,这是研究试验阶段,主要进行网络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从1983年到1994年是INTERNET的实用阶段,主要作为教学、科研和通信的学术网络;1994年之后,开始进入INTERNET的商业化阶段。
(8) ICCC: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
(9) 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10)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11) OSI网络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2 计算机网络分类
(1) 网络分类方式:
a. 按地域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b. 按拓补结构:可分为总线、星型、环状、网状
c.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交换网、信元交换网
d. 按网络协议:可分为采用TCP/IP,SNA,SPX/IPX,AppleTALK等协议
1.3 网络体系结构以及协议
(1) 实体:包括用户应用程序、文件传输包、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设备以及终端等一切能够发送、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
(2) 系统:包括一切物理上明显的物体,它包含一个或多个实体。
(3) 协议:用来决定有关实体之间某种相互都能接受的一些规则的集合。
包括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以及信号电平)、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调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第二章 数据通信
(1) 数据通信:两个实体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2. 1数据通信技术
2.1.1 模拟数据通信和数字数据通信
(2) 模拟数据:在某个区间为连续的值的数据
(3) 数字数据:在某个区间为离散的值的数据
(4) 模拟、数字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
模拟数据通过编码解码器(CODEC)转换成数字数据,数字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转换成模拟数据(MODEM)
(5) 数字信号传输与模拟信号传输各自的优缺点?
模拟传输是一种不考虑内容的传输模拟信号的方法,在传输过程中,模拟信号经过一定距离的传输之后,必定会信号衰减,为实现长距离传输,模拟信号传输都要使用信号放大器,但是,放大器也会增加噪音分量,如果通过串连的放大器来实现长距离传输,信号将会越来越畸形;
与此相反,数字传输与信号有关。衰减会危及数据的完整性,数字信号只能在一个有限的距离内传输,但为了获得更远的传输距离,可以使用中继器,中继器接收数字信号,将数字信号转换成1的模式和0的模式。
2.1.2 多路复用
(1) 多路复用的分类及其解释
A. 频分多路复用(FDM)
利用传输介质中不同的载波频率来同时运载多个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 B. 时分多路复用(TDM)
利用介质能达到的位传输率超过传输数字数据所需的数据传输率的优点,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交叉,从而传输多个数据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
(2) T1载波的位结构及传输速率
共193位,第8位是信令和控制信号,第193位是帧编码,传输速率是1.544M/BPS
(3) 两种PCM载波的传输速率以及T2、T3载波的传输速率
一种是和T1载波一样的1.544M/BPS,另一种是2.048M/BPS。T2载波的传输速率是6.312 M/BPS,T2载波的传输速率是46.304 M/BPS。
2.1.3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 异步传输
一次传输一个字符的数据,每个字符用一个起始位引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室颤及室速病例》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教案unit2 第五课时.pdf VIP
- 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知识竞赛题(含答案).pdf VIP
- 第一部分 先秦两汉文学试题及答案.pdf VIP
-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行为表现范文(通用5篇).pdf
- 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魅力课堂教学三件套(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大学生创业规划计划书.docx VIP
- 《python简明中文教程》.pdf
- 建筑工程图集 05R417-1:室内管道支吊架.pdf VIP
-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公开课件(讲义).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