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张家寺院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佛教的寺院
塞外山城张家口,北国风光,风情独特。民国时期行省建制为察哈尔省省会,又称张垣。现辖区十三县,总人口四百一十九万。我市西北部四县与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接壤,平均海拔一千五百米,地势高耸,草原状貌,有夏无暑,俗称“坝上”(蒙语:山岭的意思)。坝上历史上,草甸湿地,滩涂开阔,蒙汉混杂,逐水草而居,以畜牧为主。
坝上各县以藏传佛教寺庙为主,属于是喇嘛庙(又称番僧寺或黄庙),坝下各县为汉传佛教寺庙(又称汉僧庙或青庙)。
一、张家口佛教传入的历史 佛教传入张家口,据考查大约在北魏时期,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当时在张家口设燕州(今涿鹿县)属东魏管辖。公元398年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硅)在山西大同(平城)建立了政权,为国祈福,兴福。八州赋税供奉僧侣。公元四百六十年,文成帝倾国力,声势浩大,朝野轰动,耗时三十余年开凿了武州山麓的云岗石窟,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又开凿了龙门石窟,极穷富丽。北魏佛教向东幽州(北京地区)传播,张家口地处交通要冲,是必经之路。我市沈家屯历史上就有昌隆寺,接待东西游僧。幽州古称为燕地,寺庙遍布,盘山(今房山县)周围寺庙有二十余座,是北方重要的佛教基地。河声岳色,沃野山川。我市下花园区东南方向的前山煤矿南侧有座石窟,坐北朝南。据省管会59年古迹普查报告,造型和建筑风格系北魏时期所建。已有1450余年的历史,当时释迦灭度,弥勒未世的末法时期,出家僧人出于忧患意识,是为了护法,使佛法源远流长,薪火不息。工匠们把佛像佛经镌刻在岩石上,有着保护和传承的功能,也是当时一种时尚(有南朝偏建寺,北朝偏凿窟之说)。较大石窟所在地往往是一个地区的佛教中心。下花园石窟内有尊盘坐石佛,神态庄重,质感精美。佛像四周和窟顶有浮雕环绕,裙飘带舞飞天图案,肘悬薄袒,发束高冠,身姿略倾,颈项微斜,是和云岗石窟同出一辙的造像艺术。在我市宣化县郭家湾乡西南小环山上有座古老的柏林寺,资料显示建于北齐时期,寺周边崖体上的石窟和石像造型也与云岗石窟雕刻手法极为相似。寺周边崖体上大小石窟名为“千佛洞”,四周石壁凿有五十个大小形态各异,现依稀可辨的佛像,北面石壁雕刻有三方佛和四十五尊菩萨。据“蒙疆年鉴”记载:“综合窟内诸象与大同窟相匹敌,皆手法相似,系北魏建,有一千四百余年矣。”我市佛教传入以下花园和宣化县这两组石窟为依据,均系北魏时代产物。正可谓: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释迦牟尼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了佛教,佛教石窟发源于古印度(天竺),公元前一世纪,发端于阿旃佗石窟和巴拉巴尔石窟群。后经北方丝绸之路传入新疆龟兹古国(今库车)库木吐喇石窟,公元三世纪末传入于 国(今和田)克孜尔千佛洞,后至玉门的敦煌莫高窟和北魏都城大同(汉称马邑)的云岗石窟。中国佛教石窟体现着印度佛教东渐的历史和传入的轨迹。佛教的传入路线还有汉代以后,海道已通的南方海上交通和四川、云南穿越缅甸北部的蜀布之路。中国佛教经过两千多年来完成了碰撞和融合,是世界史上最伟大的文化移植运动,发展于中国,完整的佛教在中国,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云南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北传佛教),藏传佛教(喇嘛教)承接历史,同脉同源,园融平等,殊途同归。正是:慧灯高照,日月同天,西土东来,方被中华。
二、张家口的汉传佛教寺院 张家口市的佛教寺院大部分是建于明清之际。明代宣德四年(公元1329年)筑张家口堡(今堡子里,又称下堡),在堡内先后建有:千佛寺,观音殿,西观音寺,送子庵,大士庙(观音庙)等,堡子里是当时政治文化中心,堡外周边有税司街的白衣庵和南城壕的观音寺。公元1613年筑来远堡(今圈里,又称上堡),先后陆续建有:四道庙,兴佛寺,菩萨庙,新寺庙等,是当时驻军和商贸中心。上下两堡是我市人口稠密区,两堡之间有明德南北街相连,中间有座玉带桥。在大境门内的关帝庙内和元台子均有烽火台,遇有敌情,狼烟骤起,堡子里官兵火速策应大境门守军,居高临下,强弓强箭,拒敌军于门外。佛教寺庙主要集中在上下堡之间沿线上,例如:大境门的两座关帝庙,牌坊西山底的极乐寺,营城子街的伏魔寺,朝阳洞的地藏寺,东叉街的北观音堂,三角地的南观音堂,税司街的白衣庵和南城壕的观音寺。资料显示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783-1850年),市内具规模寺庙有十三处,现已大部分世远年湮,风雨剥蚀,墙颓瓦碎,有些灰飞烟灭,往事成古,有些遗址尚在,但已面目全非。唯有云泉、伏魔二寺久经不衰,香火不绝,两花独秀。我市云泉禅寺建于明代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历史久远,历代名人权贵,寒儒薄宦,朝山进香,留有墨宝,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寺因山而钟灵,山因寺而闻名。开山祖师是物我无碍,地洞达心的清月老和尚(陕西榆林人),四十年代初主持悦成(兼市佛协会长,会址在堡子里。)四八年是妙然法师还有义僧(北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安全论文2000字范文(精选5篇).docx VIP
- 用电检查员技能培训课件—三相四线计量装置错接线分析及操作.pptx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pptx
-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红色革命故事学习PPT.pptx VIP
- 心理健康指导师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电子基础培训介绍.pptx VIP
- 离心式压缩机培训PPT.pptx VIP
- 犯罪心理学大学校园故意杀人罪的分析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为例.pdf
- SLT 631.1-2025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docx
- 高考历史判断题练习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