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科技及人文系列讲座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与人文系列讲座讲义 第一讲:概念体系与哲学历史社会背景(8—10学时) 开篇: 1从印象出发 科学印象:学科 理性、客观、实验、严谨、条理、规范、效率 人文印象:学问 感性、温情、诗性、浪漫 洞察、智慧、相遇 关系:相离 相合 // 相容 相弃 // 相惜 相怨// 相儒以沫,爱恨情仇 2我们需要追问“根本问题” ——科学是什么?技术是什么?人文是什么?社会是什么? 黑格尔说过:一个核心概念在各个向度上充分展开,就是全部理论。 全部人类知识,其实就是以追问根本问题的方式被激发、获取和积累起来的。 两种叙事模式:科学(陈述外在感受)人文(陈述内在感受) 两位老祖宗:萨顿:我们需要一座“新人文主义的桥梁” 斯诺:“两种文化”的冲突 清理一只“大麻袋”——在清理中完成一项思维训练,智力游戏 原点:如何理解科学与科学精神:确立开放的、多元的认知坐标 原理:科学与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不是绝对对立,他们是硬币的两面。 公众理解科学,教育者更多更快更深地理解科学 由一对关系(科学与人文),引出四个核心概念的辨析: ——科学、技术、人文、社会 ——对于这些概念,我们用得多,思考得少,深究更少。 四个知识向度与谱系, 七对关系:科学与技术,科学与人文,技术与人文,科学与社会,技术与社会,科学研究语境中的人文与社会,技术研究语境中的人文与社会 多种相关性:and与 // of 所属 的// in 之中 // on 之上 性质:意义与价值=新旧、是非(真假)=》内外问题(心灵化与社会化、边界勘察与交叉启迪)/ 价值权重,本末安顿(主从与权重)=》本质是自由与束缚 动态理解:传播中的概念与关系(一支风中的歌) 径路:尽量回避“概帮”式的学术研究 二、科学是什么?不是什么?——不同的夜空里看月亮 (一)形象的比喻 幼儿园里顽童们的“堆积木游戏”(知识与心理建构的“格式塔”) 马戏团里魔术师手中的“套箱”与“魔棒”(惊奇的“不可思议”) 大森林迷途里的一次“寻路”“探险”与“求生” 一座有历史的、带花园的大房子,有许多条门(逻辑进路、历史学进路、社会学进路、语言学进路、哲学进路、伦理学进路等)可以进去,有许多楼层和房间,有前厅,有后楼梯。 还有许多不同的房客(分科研究者、多学科学者)——构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交互映照和纠缠“线团” 编排出“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追求科学理解目的的人文与社会”三组关系。 海外关系:科学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传播也就是西方文化的传播。 西方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希腊经典与罗马政治,基督教,民主与科学 现代西方理念:自由、民主、科学、市场经济 (二)历史语境:宽定义与窄定义的钟摆 古希腊时代:科学传统与哲学传统的理解合二为一,即“求知” “爱智”“理性”意识与“对象化-主体化”的思考方式。 “爱智”不是一般的学习知识,而是摆脱实际的需要,探求那 种非功利的“超越”的知识。就是与世界建立一种“自由” 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科学是“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必需为目的 的学问” 科学是“为知识自身而求取知识” 希腊人特有的科学是数学,在柏拉图那里,数学是非功利的, 它是纯粹的,是追求真理的仪式,无论算术,还是几何,都 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迫使灵魂使用纯粹理性通向真理本 身。” 近代欧洲:“近代科学”是一个特称概念,特指“自然科学”。 近代科学的两个范式,两个张力。 ——自由与奴役的张力,乐观与悲观的张力。 笛卡儿“沉思”型科学(宣言是:“我思故我在”)理性象征(古希腊传统) ——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弗兰西斯 培根“力量”型科学(宣言是:“知识就是力量”)功利象征 ——力量化,实用性,控制化,预测化,开创了新的“实验传统”。 培根〈新工具〉:科学应该增进人类的物资福利,否则就是一些“空洞的论证和言辞游戏”,他尖锐地批评希腊人的科学只是“无聊老人对无知青年的闲聊”“他们真是孩童思维,敏于喋喋多言,不能有所作为,他们的智慧丰足于文字而贫瘠于行动。” 近代科学的两大传统:数理传统与博物学传统//精确与混沌 近代中国:最初译为“格致”,后受日本的影响,译为“科学” 1897年,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中引进了“科学”一词。 1915年,留美学生创办〈科学〉刊物,随后,确定科学为“Science”的标准译法 当代西方:科学与技术的高度分化,科学社会化的进程受到人文主义的审视与节制 当代中国:科学概念的泛化,成为真理的别称。孕育了科学崇拜的种子与土壤。 (三)现实语境:不同的“有色眼镜”里看到了不同的科学 1 知识论: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实证知识 2 认识论:科学是一种探索性的认识活动 3 工具论:科学是一种人类探索自然奥秘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