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药材的采原则.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材的采原则

* * 第四节 采收、加工、贮藏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一、 采收与生药质量 确定适宜采收期: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结合起来考虑。 当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不大时,此含量高峰期,即为即为适宜采收期。 当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位的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要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 皮类药材一般在清明至夏至之间采收。因为此时皮内养料丰富,浆汁充足,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剥离后的伤口交易愈合,有利于药材的再生长,如杜仲。根皮则以秋末冬初采收为宜,并趁鲜抽去木心,如牡丹皮。 生药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类药材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以及春初发芽前采收。此时为植物生长停止或休眠期,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有效成分也比较高,如大黄等。部分中药由于植株生长周期较短,植株枯萎时间较早,则可在夏季采收,如半夏。 茎木类药材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落叶后或春初萌芽前采收,如大血藤等;若与叶同用的药材,则已在植物的花前期或花盛期采收,如忍冬藤。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如降香。 叶类药材通常在花前盛叶期或花盛期时采收。此时,植物枝叶生长茂盛,养料丰富,分批采叶对植株影响不大,且可增加产量,如荷叶。个别经冬不凋的耐寒植物或药用特殊者,则必须在秋冬两季采收,如桑叶(霜桑叶)。有的还可与其他药用部位同时采收,如人参叶。部分应采集落叶,如银杏叶。 花类药材一般在花蕾期或花初开始采收,这时花中水分少、香气足。通常应选择在晴天、上午露水初干时采摘,如辛夷,也有部分药材在花开放时采摘,如洋金花;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如红花。有些药材不宜迟收,过期则花粉会自然脱落,影响质量,如蒲黄。 全草类药材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收,有的在花开时采收。一般割取地上部分,如薄荷;有的在初春采其嫩苗,如茵陈。 果实类药材一般在充分生长近成熟或完全成熟后采收,如瓜蒌。少数药材如青皮、枳实,则需在近成熟或幼果时采收。 种子类药材必须在完全成熟后方可采收。此时种子内物质积累已停止,达到一定硬度,并且呈现固有的色泽。 二、加工与生药质量 意义: (1)去除非药用部位、杂质(矿石、泥土、虫卵等),纯净药材。 (2)保持生药活性成分,保证药效。 (3)消除或降低刺激性或其他副作用。 (4)利于运输、贮藏、保管。 方法:拣、洗、漂、去壳、切片、蒸、煮、烫、发汗、干燥。 三、贮藏与生药质量 贮藏不当,就会产生虫蛀、霉变、变色、走油、风化等各种变质现象,降低质量和疗效。 炮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 (一)目的 1.降低或消除毒性或副作用 生半夏 生南星 有毒 加姜汁炮制 减低毒性 第五节 炮制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乌 头 高温炮制 降低毒性,保存药性 2.缓和或改变药物的性质或作用 生大黄峻泻,酒大黄清热、消炎和活血化瘀,炒炭后止血。 生地黄 黄酒蒸制 熟地黄 苦、甘、寒 甘、微温 清热凉血 养血滋阴 蜜炙百部 增强 润肺止咳 酒炒川芎 增强 活血 醋炒延胡 增强 止痛 3.提高疗效 姜制半夏 增强 止呕 4.便于调配和制剂 矿物煅、淬、炒、轧、捣。 5.纯净药物,利于贮藏 白僵蚕炒后可杀死白僵菌。 6.除臭矫味 动物类酒制、蜜制、醋制等。 (二)炮制的方法 炮制的方法主要有五类: 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 1.修治 修治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 修治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 ①纯净药材——有挑、筛、刷、刮、挖、撞等方法。 ②粉碎药材有捣、碾、研、磨、镑、挫等方法。 ③切制药材主要有切、铡等方法。 2.水制 主要目的——清洁药物、除去杂质、软化药物、便于切制、降低毒性及调整药性等。 常用的方法——有漂洗、浸泡、闷润、喷晒、水飞等。 3.火制: 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 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烫、煅、煨等。 (1)炒——炒黄、炒焦、炒炭 ①炒黄是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如炒牛蒡子、炒苏子等。 ②炒焦是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白术等。 ③炒炭是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如艾叶炭、地榆炭等。 炒黄、炒焦的目的——是使药材宜于粉碎加工、缓和药性或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 炒炭的目的——是缓和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 (2)炙法——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称炙法。 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等。 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蜜炙百部、枇杷叶 酒炙——可增强活血之功;当归、川芎、大黄 醋炙——可增强止痛功效或降低毒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