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doc
PAGE
PAGE 1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
一、教学范围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以讲读作品为主)
1,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袁行霈总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2,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选读(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一卷、第二卷,中华书局2007年版)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本阶段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文学成就(含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
2,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本阶段主要作家作品,进一步掌握阅读分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从古代作家人格和作品精神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和良好的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司马迁与《史记》;汉赋基本特征与主要作家作品;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与建安文学主要;陶渊明及其诗文;《文心雕龙》文学理论成就等。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汉大赋;从古诗到建安诗歌、太康诗歌、永明体等的诗风之变及其意义;重新评价永明体及宫体诗等等。
四、教学措施
1,以讲授为主,启发指导阅读与学生自学训练为辅。
2,以主要参考教材(袁“史”张“文”)为主,适当补充其他内容,尤其关注当前学术动态,努力将最新研究成果贯穿于教学之中。
3,除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学习状况之外,拟布置三次左右平时作业(以撰写心得、评论的方式,为日后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五、内容要目及课时分配
本课程授课时间为一学期,具体教学时间为60课时,内容分第二编秦汉文学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两编。具体分配如下:
第二编秦汉文学部分:
绪论(2课时)
第一章秦及两汉散文(4课时)
第二章史传文学(8课时)
第三章两汉辞赋(6课时)
第四章两汉诗歌(8课时)
机动(2课时)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
绪论(2课时)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6课时)
第二章两晋诗坛(2课时)
第三章陶渊明(6课时)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2课时)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之变(2课时)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2课时)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北渐(2课时)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和散文(2课时)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2课时)
机动(2课时)
第二编 秦汉文学部分
绪论:秦汉文学概说
教学课时:2课时
一、秦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统一的封建帝国,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但严酷的专制政治统治使之很快走向了灭亡。秦在文化上推行的也是极端专制政策,禁锢思想、摧残文化,使秦代学术文化一派凋零,文学自然难以有所成就。鲁迅说:“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汉文学史纲要·李斯》)。
二、汉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1、对两汉文学创作起重大作用的因素:
(1)儒家学说与传统礼教的紧密结合
中国由原始社会跨入奴隶社会并在其后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程中,非但不曾像西方社会那样抛弃氏族组织的外壳,反倒继续强化和扩大了血缘网络,将家庭、家族作为社会细胞。这样就连氏族社会的原始宗教也得以继续发展而延续下来。敬天法祖的周代礼教就具有国家宗教的性质。兴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百家之中,道、墨、阴阳、神仙、方技、术数家皆是由原始宗教分化出来的。孔子重人道、人事,少谈天道,“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孟子更是只言人道、人事。先秦儒家,其思想源于礼教,然其学说绝无礼教的浓厚宗教色彩。秦行法家之政,焚书坑儒,独于方术神仙青眼有加。《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又先后遣徐福等“求仙人不死之药”,自谓:“吾慕真人”,并自称“真人”。
汉承秦制,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帝国。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且鉴于秦王朝短命的教训,汉代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文化的控制。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学说遂应运而生。
他继承传统礼教的“天道”、“天命”观,将阴阳家的学说吸收到经学中来,提出了他的“天人感应”论和“三纲五常”之说,完成了他对儒学的改造,实现了儒学与礼教的合一。汉代统治者推波助澜,定儒学于一尊,又尊孔祭孔,兴谶纬之学,使孔子偶像化,儒书神圣化,儒生方士化,儒学宗教化。儒家学说与传统礼教紧紧结合在一起。儒家思想由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执行政治伦理道德教化方面甚至超过公开的宗教。
反映在文学上,《毛诗序》阐述的基本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毛诗序》主张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情感的表现。它强调诗歌的讽谏教化作用,将其功能归结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有很浓的“工具论”色彩。汉代文学批评主要是以《毛诗序》的上述观点为尺度,对各种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这说明,此时人们的“诗教”观念非常浓厚,文学作品蒙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