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企业债券账务处理
企业债券账务处理
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债务凭证。债券发行主体政府债券政府金融债券银行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二、按偿还期限分类
1短期债券短期企业债券期限在1年以内
2期债券中期企业债券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内
3长期债券长期企业债券期限在5年以上4、永久债券三、按利息的支付方式分类有:
1
2、贴现债券,又称贴水债券。
四、按债券的利率浮动及否分类有:
1定利率债券;
2动利率债券。
五、按是否记名分类有:
1名债券;
2记名债券。
六、按有无抵押担保分类有:
1用债券,也称无担保债券;
2保债券。
七、按债券本金的偿还方式分类有:
1满偿还债券;
2中偿还债券;
3期偿还债券。
在我国,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企业筹措短期(1年以内)资金的直接融资方式。 1.核算科目 在“应付债券”科目下设“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核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每期计提的利息)三个明细科目。 2.发行债券时 (1)发行价格 当债券票面利率及市场利率相等时,则债券按其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通常称为按面值发行; 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时,则债券按高于其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通常称为溢价发行; 当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则债券按低于其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通常称为折价发行。 (2)发行费用处理 发行费用计入应付债券的初始入账金额。 举例:企业发行债券,债券面值为100万,发行价格120万,发行过程中发生手续费10万,则企业应做的会计分录应为: 借:银行存款 11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 ——利息调整 10 (3)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 贷:应付债券——面值(发行债券的面值) 贷或借: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借贷方差额) 3.利息调整的摊销 利息调整,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实际利率法,是指按应付债券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 实际利率,是指将应付债券在债券存续期间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债券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现金流出(应付利息) 其中: ●利息费用=应付债券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应付利息=应付债券面值×债券票面利率 ●每期利息调整的摊销金额=实际利息费用-应付利息 (1)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 (实际利息费用) 借(或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 贷:应付利息(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2)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实际利息费用) 借(或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4.债券偿还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偿还时: 借:应付债券——面值 ——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偿还时: 借:应付债券——面值 贷:银行存款 注意:对于债券在最后一期时,应当将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余额摊销至0。 【例题】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经批准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10 000 000元,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票面利率年利率为6%。假定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5%。
甲公司该批债券实际发行价格为: 10 000 000×+10 000 000×6%×10 000 000*0.7835+10 000 000×6%*4.3295
=10,432,700.00(元)
利息费用一览表
付息日期 支付利息 利息费用 摊销的利息调整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 2007.12.31 10,432,700.00 2008.12.31 600,000.00 521,635.00 78,365.00 10,354,335.00 2009.12.31 600,000.00 517,716.75 82,283.25 10,272,051.75 2010.12.31 600,000.00 513,602.59 86,397.41 10,185,654.34 2011.12.31 600,000.00 509,282.72 90,717.28 10,094,937.05 2012.12.3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