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的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的管理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的管理 主 要 内 容 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二、高致病性的菌毒种以及样本 的包装和运输管理 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 于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2004.11.12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第七条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第八条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动物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 《名录》编写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4 .1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489-2004)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细则》VS联合国编号 (UN2814 和UN337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4 生物危害评估 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或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时,应进行危害程度评估。危害程度评估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生物因子的种类(已知的、未知的、基因修饰的或未知传染性的生物材料)、来源、传染性、致病性、传播途径、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感染剂量、浓度、动物实验数据、预防和治疗。 危害程度评估应由适当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5.2 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根据所操作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4级,Ⅰ级防护水平最低,Ⅳ级防护水平最高。以BSL-1、BSL-2、BSL-3、BSL-4表示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以ABSL-1、 ABSL-2、 ABSL-3、 ABSL-4表示动物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编 写 原 则 参照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病原微生物的分级标准 尽量全面,体现实验活动,满足不同需要 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惯例 紧密结合国内的实际(物质、技术、人员) 便于查找,注重实用 广泛听取不同意见 涉及病原微生物 病毒的分类情况 细菌、放线菌等的分类情况 真菌的分类情况 有 关 说 明(二) 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有些病原体的防护标准低于国外 有关实验活动分类的说明 《名录》的结构 共3个表格: - 表1 病毒(附朊病毒) - 表2 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 表3 真菌 每个表格后面有说明和注释,使用前应仔细阅读 对未知样本的操作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临床和现场的未知样本检测操作可在BSL-2或以上防护级别的实验室进行,涉及病毒分离培养的操作,应加强个体防护和环境保护。要密切注意流行病学动态和临床表现,判断是否存在高致病性病原体,若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病原体,应在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开展工作。 未列出的病原微生物 本表未列出之病毒和实验活动,由各单位的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危害程度评估,确定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如涉及高致病性病毒及其相关实验的应经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论证。 有关细菌、真菌实验活动的说明 大量活菌操作:实验操作涉及“大量”病原菌的制备,或易产生气溶胶的实验操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