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表面张力的测定及液体黏度之测定.DOCVIP

第一组表面张力的测定及液体黏度之测定.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组表面张力的测定及液体黏度之测定

編寫:吳瑞泰2014更新 實驗一:液體表面張力的測定水平浸在液面,將圓環上圓環吸附液面而產生液膜柱,拉斷液膜柱。液面拉斷時所需的力’=mg,m砝碼質量,g重力加速度),由儀器上所顯示之刻度θ直接計算其表面張力刻度θ刻度θθ值正比於表面張力γ)。 實驗步驟:(一)校正表面張力計1.將表面張力計從盒子小心搬出,輕放於桌上。 2.調整,。 3.取出鉑銥環掛於鉤上,將歸零。 4.鬆開(小黑鈕) 。 5.調小鈕以鋼線鬆緊度。 6.調大鈕細桿輕碰小平台。 7.旋緊 (小黑鈕)。 8.微調(大約一度),若細桿微向上翹即校正完成。 9.將歸零,便可開始實驗。(二)開始測定 1.首先測定的是95%的乙醇水溶液倒培養皿內約八分滿,調樣品台鉑銥環液面約。 2.以逆時方向旋轉鈕至液膜破裂鉑銥環,記錄之讀數θ。 3.旋轉鈕零。θ,求平均。 4.旋低樣品台,小心移走培養皿。 5.小心取下鉑銥環,用丙酮洗淨後風乾。 6.將鉑銥環掛回鉤上。 7.測定其他樣品請重複測定步驟1到6。 8.利用95%乙醇水溶液調配出濃度10%、20%、30%、40%、50%之乙醇水溶液,測定之,並記錄讀數θ。(三)砝碼測θ的關係圖 1.將樣品台調至最低,轉至一旁。 2.撕一小張紙,稱取其質量。 3.將紙放在鉑銥環上。 4.將100mg的砝碼放置在紙,而後測其θ。 (砝碼在空氣中會氧化,所以需重新將砝碼拿去稱取質量)。 5逐次添加100mg的砝碼,直到刻度大於前面所測試樣的θ最大值。6.繪圖 (四)計算表面張力 1.直接法 2.間接法 實驗二:液體黏度測定實驗 步驟1.恆溫水槽先充滿水,並將恆溫水槽設定好溫度。 2.配製待測液所需的濃度。 3.黏度測定: (1)用吸量管吸取定量(ml)的蒸餾水注入奧士瓦黏度計內 (2)將奧士瓦黏度計入恆溫水槽內(溫度設定在+0.1℃),恆溫水槽的水面必須高於上標線(A)。 (3)黏度計溫度達平衡後,並用安全吸球徐徐吸上至上標線(A)上方數mm高度止。 (4)移去安全吸球用碼表準確的測定液面通過上下兩標線間(A、B間)所需的時間,並記錄之。 (5)重覆步驟(3)、(4)操作次,平均值。 (6)倒出蒸餾水,吹乾黏度計之後,注入乙醇溶液25、30、35、40℃(測較低溫度的,可用冰塊降溫)。 ()計算各溫度時,試液的絕對黏度: η=η0(水)(ρt/ρ0t0)],水的絕對黏度η0及密度ρ0可查ρ可以作密度實驗獲得也可查文獻。 (10)將測得的乙醇黏度與文獻值作比較,並計算誤差。 4.可測溶液,並將測得的結果記錄之。 密度測定: 1.洗淨比重瓶,再用丙酮沖洗,然後用吹風機吹乾使充分乾燥之,精稱空瓶(連蓋子)重量為P(精稱之至0.1mg)。 2. 將恆溫槽的水溫調整到欲測定之溫度(T+0.1℃)。 3.在比重瓶內放滿蒸餾水,然後蓋上蓋子,將比重瓶放入恆溫槽中恆溫。 4.等比重瓶溫度穩定之後從恆溫槽中取出比重瓶,擦乾比重瓶外部的水,精稱其重量為W(精稱之至0.1mg) ,此W減去空瓶重量P,即W P為瓶內蒸餾水的重量。 5.在比重瓶中放滿乙醇試液,重覆步驟2~3,依同樣方法精稱其重量S,此S減去空瓶重量P,即S P為瓶內液體試樣的重量。 6.計算液體試樣的視比重t/t℃。 B =視比重( t/t℃)=( SP)/(W-P) 7.將視比重( t/t℃)換算為真實比重t/t℃。 A=B+(da/dw)(1-B) [註: da乾燥空氣的密度] 8.計算液體密度。 d (物質,t℃)= A t/t℃d (水,t℃) 9.再用相同方法測定其他溫度的密度。 10.配製不同濃度的乙醇溶液,測定不同溫度時的密度。 註:也可利用外插法算出不同溫度時的密度為何(黃定加(1993) 新編物理化學實驗,臺北市 : 高立發行),書中有介紹外插法的方法。 Clausius-Clapeyron方程式,以實驗求得溶劑與溶液的沸點差ΔTb,代入公式求得溶質的分子量M2。實驗是先測量蒸餾水沸點,再加入少量溶質成為溶液並測量其沸點,續再加入兩次溶質並求得兩次沸點,將三次沸點與水的沸點值相減得溫差(ΔT1、ΔT2、ΔT3)與溶質質量代入公式得三個分子量值,以分子量為縱座標,溶質質量或溶液濃度為橫座標作圖得直線,延伸直線外插至Y軸(即質量為零,稀薄溶液),此值為真實分子量。 實驗步驟: (一)貝克曼溫度計調整1.先把貝克曼溫度計端水銀移至左手邊,水銀上頂端的水銀連接。(連接) 2.準備溫度3.迅速將貝克曼溫度計上方向桌面輕微敲。輕敲4.洗淨並擦乾溫度計底部水銀球(有甘油殘留),將溫度計放入沸騰的蒸餾水中(操作溫度),底部水銀柱上升至刻度為1到2度之間時,表示校正完成;如果沒有達到刻度1到2之間,即重複步驟1至3。 5.上昇型貝克曼溫度計貝克曼溫度計 (二)沸點上升 1.將裝置架設於鐵架上穩當後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