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与植酸磷.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酸与植酸磷

内容提纲 非淀粉多糖酶与猪营养 植酸酶与猪营养 酶制剂的互作效应 新型酶制剂开发(霉菌毒素解毒酶) 一、非淀粉多糖酶与猪营养 (一)非淀粉多糖及其抗营养作用 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 (二)NSP酶与NSP 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 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葡聚糖,戊聚糖,半纤维素等增加了小肠内容物的粘度,阻碍养分的吸收, 分解细胞壁成分,使细胞中的养分释放出来 补充仔猪内源酶分泌的不足,降低消化酶系与饲料成分不同对仔猪造成的应激 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作用 果胶酶作用 外源性NSP酶能够使内源性酶 更好地接近底物(养分) NSP酶降低了微生物的发酵 AME 的改进: 从经济角度的考虑 (三)NSP酶的应用效果 二、植酸酶与猪营养 植酸的发现 植酸,又叫肌醇六磷酸 分子式:C6H18O24P6,含磷量:281.6mg/g 1865-1866年,Haring从多种植物种子中分离,是一种抗营养因子。 植酸酶 催化植酸(肌醇六磷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或磷酸盐)一类酶的总称,属磷酸单酯水解酶。 4.植酸降解酶 减少粪便中磷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欧洲法律规定 提高植酸中磷的利用率 分解和释放与植酸络合的各种金属矿物元素 释放植酸中的一些氨基酸等有机化合物 (二)3-植酸酶与6-植酸酶 植酸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与植酸分解有关的酶类,实际上包括植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植酸酶只能将植酸分解为肌醇磷酸酯,不能彻底地分解成肌醇和磷酸,酸性磷酸酶能将肌醇磷酸酯彻底分解成肌醇和磷酸。植酸酶分为 3- 植酸酶和 6- 植酸酶。 3- 植酸酶系统名为肌醇六磷酸-3-磷酸水解酶,存在于真菌和大多数细菌中,张兴会(2004)报道,酶他富植酸酶是来源于黑曲霉的 3- 植酸酶。 6-植酸酶的系统命名为肌醇 6-磷酸水解酶,主要存在于植物籽实和大肠杆菌中,杨禄良(2006)报道,目前国产植酸酶大部分为来源于大肠杆菌的 6-植酸酶。 来源黑曲霉3-植酸酶有 2 个活性峰值,位于 pH值 4.5 ~ 5.5 和 2 ~2.5,活性 pH 范围宽(2.0~7.5),最适反应温度为 55℃。Ca2+、Fe2+对酶活无影响,Mn2+、Co2+有激活作用,Cu2+、Zn2+、Fe3+有抑制作用。 大肠杆菌6-植酸酶最适 pH 为 4.5,另外在 pH2.5 时有一个次高峰。当 pH 值超过 5.5 时,酶活力迅速下降。最适反应温度为 60℃。 Mg2+有激活作用,Zn2+有强烈抑制作用。 来源黑曲霉的 3- 植酸酶作用于植酸盐时,首先从肌醇的 3 碳位上催化水解酯键,然后再依次释放其他部位的磷,最终水解整个植酸,释放出无机磷。 来源大肠杆菌的 6- 植酸酶从肌醇的 6 位碳开始水解植酸。 这两类植酸酶最终都产生 2-磷酸肌醇,并由磷酸酶降解为肌醇和磷酸。 6- 植酸酶是双功能酶,表现植酸酶特性时,最适 pH 4.5 ~ 5.5;表现酸性磷酸酶特征时,最适 pH 2.5,符合家禽消化系统结构特点。饲料一般在家禽嗉嚷中贮存2h左右,其中的温度、pH 值及无蛋白类消化酶等条件适合于其发挥作用。 3- 植酸酶具有更宽的 pH 值范围、耐热性等特点,在猪的表现上略为显著。3- 植酸酶在猪胃部酸性环境下能发挥有效作用,将进入胃部的植酸磷分解为肌醇磷酸酯,并在黑曲霉 pH2.5 酸性植酸酶的作用下将肌醇磷酸酯完全降解。 6- 植酸酶在猪胃部酸性环境下,植酸酶活性降低,不能将植酸磷分解为肌醇磷酸酯,虽然其酸性植酸酶活性高,但是没有肌醇磷酸酯作为底物,最终发挥不了作用。 建议根据不同动物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开发出不同组合的植酸酶产品。 (三)植酸酶在仔猪上的应用效果 (四)植酸酶对生长猪的应用效果 三、酶制剂的互作效应 植酸酶和木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郝瑞荣、范志勇、高俊杰(2009) 试验设计:选用 35 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90 头,平均初始体重 9.06±0.38kg, 随机分为 5组,每组3 个重复圈,每重复 6 头。 试验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 按中国猪饲养标准(NY/T 65-2004)配制 四、霉菌毒素解毒酶的开发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是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 ( Cotty等,1994 )。已发现18种结构衍生物,其中AFB1毒性最大。不同衍生物的共性特征是具有双呋喃环和氧杂萘邻酮环(香豆素环)。 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玉米、花生粕等饲料原料中(见表1-1),严重威胁动物的生产性能,每年给饲料工业和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Massey等,1995;计成,2007)。 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ⅠA 级危险物,高毒性、高诱变性和强致癌性(Iarc,1993)。 各种动物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