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0926海绵城市政策解读与实务培训-厦门-
Interpretation of LID and Practices Training;介绍|Introduction;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重点实验室介绍|Introduction;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重点实验室介绍|Introduction;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重点实验室介绍|Introduction;课程内容|Lectures;课程内容与需求的对应|Demands and Lectures;绪论 为什么灾害性天气在增加?;近来,台风莫兰蒂光临厦门,造成了严重损失,新闻报道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最强台风”;0.1.1 超标雨水、超强台风不断涌现,“百年一遇”却常常遇到;0.1.2 城市危害与日剧增;0.1.2 城市危害与日剧增;0.2.1 根源——超标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0.2.2 根源——今天石油便宜,全球排放剧增;0.2.3 资源不足以供给地球的发展;0.2.4 《后天》不仅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有考古依据;1997年京都议定书
2009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2014利马(秘鲁)气候大会
2015巴黎气候大会
;0.3.2 哥本哈根会议的失效;2014 秘鲁利马;巴黎气候大会 2015年12月12日 第一次在全球,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节能减排协议;;;;;第一讲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主要内容;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
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
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推行BMPs工作,各州都编制了自己的BMPs Manual(雨洪管理作业手册)开展了推广LID的工作,基本上已经可以视为我国今天工作的美国原型;在此之前,德国曾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资助过北京水科所进行了城市雨水的科研工作,也起到了一些技术上的作用。;1.1 海绵城市政策提出的宏观背景
1.1.2 国际潮流(特别是美国BMPs)的推动;1.1 海绵城市政策提出的宏观背景
1.1.3 在水环境方面,我国确实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内涝;1.1 海绵城市政策提出的宏观背景
1.1.3 在水环境方面,我国确实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缺水;1.1 海绵城市政策提出的宏观背景
1.1.3 在水环境方面,我国确实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水污染;1.1 海绵城市政策提出的宏观背景
1.1.3 在水环境方面,我国确实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基础设施落后,不安全;1.2 海绵城市概念解读
1.2.1 海绵城市——源头分散、慢排缓释;1.2 海绵城市概念解读
1.2.2 海绵城市——刚柔并济、双管齐下;1.3 海绵城市四项基本内涵
1.3.1 海绵城市的本质——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1.3 海绵城市四项基本内涵
1.3.2 海绵城市的目标——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1.3 海绵城市四项基本内涵
1.3.3 转变排水防涝思路;1.3 海绵城市四项基本内涵
1.3.4 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1.4 建设海绵城市的三条途径
1.4.1 区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重要生态斑块识别;1.4 建设海绵城市的三条途径
1.4.1 区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构建生态廊道;1.4 建设海绵城市的三条途径
1.4.1 区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划定全规划区的蓝线与绿线;1.4 建设海绵城市的三条途径
1.4.1 区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划定全规划区的蓝线与绿线;1.4 建设海绵城市的三条途径
1.4.1 区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的修复;1.4 建设海绵城市的三条途径
1.4.1 区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建设人工湿地;1.4 建设海绵城市的三条途径
1.4.2 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设计与改造——三个层次;1.4 建设海绵城市的三条途径
1.4.2 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设计与改造——三个层次;1.4 建设海绵城市的三条途径
1.4.2 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设计与改造——扩建和新建城市水系;模块式雨水调蓄设施;1.4 建设海绵城市的三条途径
1.4.2 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设计与改造——改造城市的广场、道路;1.4 建设海绵城市的三条途径
1.4.2 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设计与改造——居住区、工商业区LID设计;1.4 建设海绵城市的三条途径
1.4.2 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设计与改造——园林绿地采用LID设计;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