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 《南赣乡约》中的特色“禁讼”文化
摘 要:王阳明的心学,并非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是强调修养“人心”使之成为合乎“中”的标准的“道心”,是从传统儒学与实践经验总结出来适应于现实社会的人生修养和经世致用之学。其在《南赣乡约》中创造性地注意到江右地区争讼中土客矛盾和官民冲突的症结所在,并能从其心学“致良知”的角度对症下药,这一传统与和谐社会理念暗合。汲取其中积极因素,建设和谐城乡与服务型政府,无疑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字:致良知;土客矛盾;官民冲突;禁争讼
1 《南赣乡约》的背景
正德十年(1515年)南赣匪乱严重,官府顾此失彼,局势十分混乱。翌年,王阳明受王琼推荐临危受命,巡抚南赣。在平定暴动时,阳明感慨“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认为一个地方的动乱是由于“民俗之善恶”,而“民俗之善恶”是由于“积习使然”,是由于百姓有无发明“本心”。他举乡约立族规,以“禁争讼”、“睦宗党”为主要内容,其目的正是为了使人发明“本心”、“去恶存善”,最终达到治下安宁的目的。可以说,行《南赣乡约》与阳明心学“致良知”思想一脉相承,是对“知行合一”的具体运用。
2 《南赣乡约》中“禁讼”的内容
(一)缓解土客矛盾,调解治安争讼
土客矛盾算是江右特有的地域问题,明代闽粤流民在向赣南移居时,因其“无籍之民”的政治处境和“化外蛮夷”的族群背景,被南赣土民排斥。客家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侵占土民粮田,双方暴力争斗,伤亡惨重。阳明在顺利平叛后,为了缓解土客紧张关系。一方面,切实满足百姓利益诉求,将客家所占土民田产及时归还。另一方面,阳明从“致良知”角度出发,教人发明本心之良善,“格心之不正”。比如《南赣乡约》第十二条规定:
“各寨居民,昔被新民之害,诚不忍言,但今既许其自新,所占田产已令退还,毋得再怀前仇,致扰地方,约长等常宜晓谕,令各守本份,有不听者,呈官治罪。”[1]
在这里,阳明劝诫土民,要修养合乎“未发之中”的良知去应付客观事物,放下旧恨偏见,做到“无所偏倚”的“中”。因为客家已经归还田产,改过迁善,所以土民要能不计前嫌与其和善,不得再因旧恨寻仇,以致土客争讼。《南?M乡约》在第十三条还规定:
“投招新民,因尔一念之善,贷尔之罪,当痛自克责,改过自新,勤耕勤织,平买平卖,思同良民,无以前日名目,甘心下流,自取灭绝,约长等各宜时时提撕晓谕,如踵前非者,呈官征治。”
《南赣乡约》从“灭心中贼”的角度出发,不忘对新民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觉醒自身的善念,痛改前非。告诫新民珍惜改过自新的机会,不应自甘堕落,留有旧习。不论是教化土民要摒弃旧念、宽以待人,还是教化客家要迁善改过、为善去恶。《南赣乡约》能够教人发明“本心”善念,“灭心中贼”,是真正从根源上解决了南赣土客居民矛盾,这样远比其他地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来的彻底有效。
(二)缓和官民冲突,杜绝扰民争讼
正德十四年,宁王反叛,江右地区兵戈骚动,很多官差借着下乡办公的名义,做着雁过拔毛、劳民伤财的恶行,百姓被一拨拨的官差索要财物,苦不堪言。《南赣乡约》没有止步于一棍子打死式地严令禁止百姓告官,而是找到百姓为什么会告官的源头,创造性的注意到官差扰民问题。在《南赣乡约》第十一条中,特意以明文赋予百姓监督官员的权力,规定了:
“吏书、义民、总甲、里老、百长、弓兵、机快人等若揽差下乡,索求赍发者,约长率同呈官追究。”[2]
这一规定真正依靠百姓的力量,也减少了百姓举报官吏的后顾之忧,因为他们有名正言顺的权利去监督和举报鱼肉百姓的官吏,使其不敢再肆意行扰民之举。而且在《巡抚地方疏》提到,在助民修田导致官衙受损后,阳明否决了重建官衙的提议,而是将闲置的“机房改为巡按衙门”“委官相度,趁时修理”。这种减少市政重复建设、减少因公扰民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官民阶级矛盾,百姓少受官差扰民之苦,自然就不会去告官。
3 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一)和谐城乡关系关键在做好基层宣传教育,增进双方认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交流问题摆在眼前。现今一些大城市居民常有“本地人”自豪感,鄙视进城务工人员。进城人员又保有原有的不文明习惯,比如随地吐痰,说脏话,公众场合大声喧哗等,造成城乡矛盾颇为激烈。我们应借鉴《南赣乡约》处理土客矛盾的成功经验,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城乡居民的思想工作,增进双方了解与认同,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城市居民应端正思想,每个人都是城市的建设者,不应鄙视进城人员。同时进城人员也要摒弃原有的陋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更好地融入新城市生活。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应做到“以人为本”,便民利民。
如今我们常看见政府官员倚仗权力欺压百姓的新闻,造成官民仇视的现象。我们可借鉴《南赣乡约》解决官差扰民的案例,切实保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