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十四文化冲突在所难免联想收购前途殊难预料.docVIP

案例十四文化冲突在所难免联想收购前途殊难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十四文化冲突在所难免联想收购前途殊难预料

案例十四: 合并之初,美国在线的股东持有新集团55%的股权,其管理人员在新集团中占据了主要领导位置,有如美国在线吞并了时代华纳。时代华纳的员工由此痛恨美国在线的同事,而美国在线的人开始时还能反唇相讥,其后随着美国在线亏损越来越大,他们又越来越抬不起头来。内部矛盾对合并效果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各部门根本不能从大局出发而合作,只知道为本部门的利益而争斗。结果效率低下,广告效果也不好,合同金额大幅缩减。 利益是文化的一个具象表征。从现实的利益角度来看,联想收购IBM电脑业务还得面临一个实际问题,例如联想多数员工的工资目前还处在每月四五千元的水平,而IBM员工每月的薪资可能都是数千美金基至更高。这种薪资鸿沟导致了企业内员工心理的不平衡,并进而以降薪、裁人表象化了。但是美国的劳务保障考虑很周全,估计联想要想裁掉IBM人员并不容易,首先IBM会考虑到不想给自己找太多麻烦,肯定会和联想以合同方式确保现有人员的稳定;另外,即使联想万不得已要裁员,恐怕就得支出巨额雇佣违约金。况且,人事变动中联想究竟流失了多少客户关系与无形资产,似乎更难估量。 再看看1987年台湾宏基公司收购美国康点公司,当时收购后的康点公司发生了严重的人才断层危机,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流失严重,而宏基公司又缺乏国际企业管理人才,无法派员填补此成长的缺口。现在的联想全是本土化人才,高层管理皆来自联想内部,完全缺乏国际企业管理人才。可以想象,在收购IBM电脑业务之后,联想一方面要留住IBM原有人才,一方面又要加强控制权,很可能派嫡系掌控IBM领导权。这样一来,人才冲突在所难免。 IBM总部位于北卡罗来那州,北卡罗来那是美国大选中共和党占据相当优势的一个州,民风相对比较保守,我真是很难想像当地IBM职员对突如其来的中国老板的态度。 真心希望联想能躲过文化冲突这一劫! 联想要国际化 别太着急 想最终以付出一笔高达12.5亿美元的天价,结束了此前沸沸扬杨关于收购IBM PC的传言。联想真的赚了吗? 戏曲的一幕,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才导演了如此完美的一桩商业交易。镁光灯下,斛光交错之间,每个人肚子里打的算盘可不一样。IBM最终选择退出PC业的血并游戏,以这样的谢幕方式为PC工业的变革划句号,实在是耐人寻味;联想想借IBM PC品牌出海,真的能如愿以偿吗? 遥想40年前的那一幕,IBM以开放的姿态拉开了PC革命的序幕,从大型机时代到个人电脑时代,PC革命的确掀起了全球IT工业波澜壮阔的创新潮流,由此IT技术走出了大型实验室,进入了商业视野,并成就了今天微软这样的软件工业巨。最终比尔·盖茨预言的实现了“每台桌面都有一台PC机”的梦想。只不过现在,随着商业市场个人电脑的普及,PC确到了“山穷水尽”的歧路了。 互联网的登场引领了“柳暗花明”的崭新一幕。从工业界走向大众生活,互联网带动的IT变革潮流已经使得IBM、微软这样的IT传统工业巨头难以适应,看看IBM急于联合索尼、东芝的“POWER联盟”就不难看出,IBM匆匆退出PC业,正在急于引导一个全新的变革潮流,“POWER架构”的推出可以窥见IBM的雄心勃勃:从超级计算机到基于多媒体个人娱乐的终端消费产品,IBM必须抛弃传统PC的架构。 回头再看看联想。与IBM PC业务合并后的营业规模可望超过120亿美元,的的确确解决了联想长期每年收入在2、3百亿元人民币徘徊的规模瓶颈,但是个人电脑市场的血拼使得IBM的PC业务也开始出现亏损,联想加上合并后要承担的IBM 5亿美元的负债,意味者收购代价将高达17.5亿美元,这将几乎耗尽联想目前所能承受的所有现金流。 联想业务近年来向PC的集中此前已经屡屡受到媒体的投资人的质疑,多元业务拓展的受挫也使得联想不得不收缩战线。现金流的耗费更使得联想对于新技术研发的投入捉襟见肘,所有这些,都只会使得联想在PC业务上越陷越深。除此之外,还有双方融合的问题,此前,联想过于强势的企业文化在多桩并购中的表现,一直令外界印象深刻。 站在一个工业变革的十字路口看,一个急于退出,一个急于进入,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对于联想而言是可以打开国外市场的“坚船利炮”还是食之无味的“鸡肋”,假以时日就可明朗,不需笔者在此赘言。联想今天仍然是中国最伟大的IT企业,其国际化的雄心令人尊敬, 但和另外一个中国优秀的IT企业华为相比,一个爬南坡,一个爬北坡,路径不同全然决定了目的地的差异。如果再加上IBM和三星这样的跨国企业,的确令人感谓。笔者曾参观过三星,从半导体、液晶产品到手机等娱乐终端,三星花了40多年的时间铺就了国际化道路,而且几乎是倾国家之力,其技术积淀之深,产品线之丰富,全球视野之广,的确可值得我们借鉴,对于陷入舆论漩涡中的联想,我们衷心希望联想在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上,不要太着急,一步一个脚印,在产品国际化的同时,一定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