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泥挑儿沉来萝卜饭香2
泥挑儿沉来胡萝卜饭香
张健
从新疆“清网”抓捕回到家乡,已赶不上中秋与亲人团聚,只能怀揣两盒月饼去见父母,企望两位老人能够谅解。当那片熟悉的村落映入眼帘,心头便涌上无尽的情感。许是离家太久,习惯了高楼大厦的包裹和川流不息的车流,一旦走向坑坑洼洼行人稀少的乡间小路,立即感到了远离尘嚣的寂寥。
村庄角落不时升腾起袅袅炊烟,或远或近,或青或黛,让我嗅出记忆深处某些熟悉的味道。我喜欢这样的氛围,尽管眼下我还继续追寻着蓝白色调的梦想。穿越沿途绿意盎然的桑园,拐过老槐树边的小石桥,村里一条小黄狗拦住去路,恁地就耸起背毛,冲我怒吼起来。我懒得理它,径直奔父亲家。
久未谋面,父母甚是欢喜。一茬接一茬地聊起在新疆追捕的经历,渐渐地气氛便热烈起来。我说起大伙曾在大漠戈壁跋涉三日,靠五根胡萝卜和几个干馒头缉捕到一个潜逃十五年的案犯的事情,父亲终究有些不舍,眼角渐渐潮润起来,“你到底还是忘不了胡萝卜!”是的,我何曾忘记,我对胡萝卜是肃然起敬的,甚至愿意对它顶礼膜拜!
七十年代初,胡萝卜、地瓜或玉米在大部分农村家庭并不多见,但却是乡亲们赖以裹腹的救命口粮。其实胡萝卜并不势利,只要有合适的土壤,都能长得圆长健硕,味甘富养,被称为“平民人参”。它生吃熟食皆可,充饥入菜也行,只是数量尤寡。人们常去田间地头刨食,甚至从生产队的猪食槽里捞出一两个来洗着吃。之所以如此,的确是迫于时势的一种无奈。那时,豆腐渣、榆树皮、苦菜地藜、粗糠、蕃薯叶等但凡能入肚的东西,人们也多频频光顾,虽难以下咽,于现在的人们而言,这些野菜纯属高级酒店里的珍馐。
我的家乡在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汊密集。记得小的时候,乡里组织开挖河渠,联接大江大河形成防涝抗旱的综合水网。作为有效劳力,父亲自然就成了众多挑河工中的一员,自此风里来雨里去,直至分摊各地的河段开挖完成。挖成的翻身河、红旗渠、通扬运河等河渠联湾接港,通江达海,延绵上百公里,通往很远的其它县市,确保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形成了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这些工程可能不算伟大,但却与数量庞大的挑河工们艰辛的劳动须臾不可分开。
那时,国家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买米扯布都要凭票供应,尤其粮油保障更为困难。胡萝卜饭就是挑河工们的日常主食,没有菜肴,看不到油花,河工们却吃得津津有味,饭量大得惊人。不过萝卜饭不可以随便乱吃,每人最多三碗。在当时,挑河工们日工作量达到二、三十方,撑一会儿也就饿了,但却把震天的河工号子洒得满河都是。我们也一样,物质生活的极端匮乏,让每个人对吃上一顿饱饭成为一种奢望。当挑河工的父亲节衣缩食,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把孩子们安顿好。他常常在挑河时只吃一碗,再打满满一饭盒胡萝卜饭,严严实实捂在怀里,趁休息间歇一路小跑,暖暖的带回来给我们姐弟仨吃。父亲显得很开心,尽管我的脸蛋被他的胡茬刺得生疼。不过,我们常常不合时宜地张嘴向父亲声称不够,甚至为争吃一口萝卜饭而打起来……这些穷苦的日子,成了后来记忆深处永远的伤逝。如今,那双满是老茧和裂口的大手可以作证,父亲艰辛的河工生涯;那只凹瘪不成模样的旧饭盒足以见证,父亲爱子的情深。
大多数时候,我一早便随父亲出工到河边捡虫拾贝玩。泥沙里翻捞上来的任何一件东西都是我的宝贝,累了困了,便和衣倒在岸边新挑来的泥土堆上睡一觉。当夜幕降临,月亮升起在东方,父亲便可以歇工,而我也就可以坐父亲“井”字型的泥挑儿回家了。他常让我坐在前面,双手牵住挑绳儿,再在后边的担子上压几锹黄土平衡。就这样,和着父亲哼唱的挑河号子,在呼啸的冬风里,父子俩一起向远方行进。温暖而惬意,辛苦并快乐着。
辛劳了一天,腰肩背膝的酸楚难挡回家的渴望,在霜重露白的黑夜里,他的步伐踉跄而急促。现在我终于明白,父亲所记挂的,也是村口手搭凉篷、踮脚张望的母亲所惦念的……
“来,儿子,别胡思乱想了,这是你的饭。”母亲的话让我回到了现实中。
再次品尝久违了的胡萝卜饭,望着身形佝偻两鬓刹白的父亲,我竟无语凝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