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解析第2部分材料解析题专项训练.pptVIP

高考试题解析第2部分材料解析题专项训练.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试题解析 第二部分 材料解析题专项训练 一、概括、提炼、准确表述能力(基本能力之一) 归纳、概括、准确表述能力——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依据材料从中归纳概括、提炼。 分析能力——依据材料提供的“情景”(特定的历史背景。有时还需要与教材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原因。 比较能力 评价能力 训练题型: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为最佳。 方法、步骤: 精题精练,专相——综合; 指导方法,授人以渔 ; 重点讲评,个别辅导。 1.材料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涯巨谷,不 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 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 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 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 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为使节气与月份之间 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 即十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 它完全以太阳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既简便易算,又有利 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 合历,不可避免地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 心地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 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⑴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6分) ⑵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分) 1答案 (1)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 (2)积极探索,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 2.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1卷 39题 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大事年表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2)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12分) (3)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8分) (4)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8分) 2答案: (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何等)距离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 (2)土尔扈特于其他蒙古各部联系密切,遵守本民族的法典,保持其文化传统;与清朝政府保持往来,眷恋故土,对祖国有认同感;沙皇俄国和奴役土尔扈特人,让其充当炮灰,土尔扈特游牧区屡受侵扰和掠夺。 (3)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 缺草(料) (4)土尔扈特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表现了不畏强暴、心向祖国的优秀传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06年全国高考37.(32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9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9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10 分) (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4分) 3.答案要点 (1)从分散走向整合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