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1-

双基限时练(八)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孝文帝的许多改革措施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其中对少数民族封建化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整顿吏治 B.实行三长制 C.推行均田制 D.迁都洛阳 解析 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内迁的少数民族随之变成封建国家的编户,变成封建的农业居民。生产方式的封建化对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 C 2.“有趣的是,在中国历史上最系统建立均田制的竟然是一个少数民族干部。”(《从均田制到房地产政策》)这位“少数民族干部”建立均田制,主要是(  )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 解析 均田制是把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答案 C 3.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 A.缓和民族矛盾 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 C.平息阶级矛盾 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 解析 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从根本上说是政治联姻。通过这种政治联姻,鲜卑族和汉族贵族的利益和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有利于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答案 B 4.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 解题关键要注重结合改革措施的推行及结果分析思考,④说法不合理。 答案 A 5.《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侯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诏令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  ) A.鲜卑族和汉族出自同一祖先 B.鲜卑族的祖先是炎帝 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 解析 材料中的“魏之先出于黄帝”表明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最基本的依据是鲜卑族和汉族出自同一祖先。 答案 A 6.均田制推行的前提是(  ) A.俸禄制度的实行 B.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C.三长制的推行 D.租调制的实行 解析 本题可直接选也可用排除法,把握均田制的内容是解题关键。要均田就必须有田,因此B项正确。A项无直接关系,C、D两项是配合措施。 答案 B 7.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解析 “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庄园”的普遍存在,说明土地兼并现象仍很普遍。 答案 C 8.(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人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保守势力反对迁都 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改革都将面临层层阻力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关键信息。材料中“外谋南伐,其实迁也”表明,孝文帝对迁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答案 A 9.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 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解析 考查材料理解能力。从材料关键信息“5世纪”“晋宋以来”和洛阳自“荒土”到繁荣的变化可判断,这种变化应出现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后,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0.下列对北魏孝文帝“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令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 A.提倡鲜卑贵族说汉话 B.上前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C.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D.在朝廷上不说汉话免官 解析 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中的“汉话”政策,即在上朝时官员不准说鲜卑语,提倡说汉话,A项理解最为准确。B、C两项不符合材料;孝文帝的“汉语”政策有一定年龄限制,并不是一刀切式的在朝廷上不说汉话全部免言,D项不准确。 答案 A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