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戏剧-长亭送别双基限时练-粤教版必修5.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戏剧-长亭送别双基限时练-粤教版必修5.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戏剧-长亭送别双基限时练-粤教版必修5

双基限时练(十二) 长亭送别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的注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揾(wèn)干 翁媪(ǎo) 不温(wēn)不火 瘟(wēn)神 B.偎(wēi)依 煨(wēi)汤 运筹帏(wéi)幄 纬(wéi)度 C.谂(shěn)悉 丰稔(rěn) 拈(zhān)花惹草 灯捻(niǎn) D.赓(ɡēnɡ)续 庚(ɡēnɡ)帖 少不更(ɡēnɡ)事 羹(ɡēnɡ)匙 解析 A项,温—瘟。B项,纬:wěi。C项,拈:niān。 答案 D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碧云天,黄花地”——黄花,指菊花,与“战地黄花分外香”中的黄花意思相同。 B.“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煞,是很的意思,及第就是考中。 C.“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春雷这里是指考中状元的好消息。 D.“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阁,即搁,这里是说满眼泪水搁不下,满面流淌。 解析 D项,阁不住:禁不住,不由地。 答案 D 3.选出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 A.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B.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C.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D.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解析 C项是比喻,其他是夸张。 答案 C 4.下面句子中,属于化用或改造古人诗词名句的一项是(  )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②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③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④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⑤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①化用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句;②化用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句,⑤化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句。 答案 A 5.选出对下列各句赏析不当的一项(  ) A.“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该句点明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刻画出主人公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B.“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这两句虽是淡淡景语,其实正表达出主人公的心愿,来年能早日在此相聚。 C.“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这两句一问一答,抒发出主人公不愿分离而不得不分离的痛苦心理。 D.“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一个对比,一个反问,不仅点明愁苦之深,同时也留下了绵绵余韵。 解析 “表达出主人公的心愿,来年能在此相聚”错。 答案 B 6.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元杂剧里的科,也叫科介、科范,相当于现在的舞台说明,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等。 B.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北方。明清时期又出现了南戏,南戏又称为“传奇”。有《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四大传奇。 C.元杂剧的著名作家作品有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汤显祖《牡丹亭》等。 D.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一楔子,而《西厢记》突破了这个惯例,共五本二十一折。 解析 C项,汤显祖为明代人。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唱段,完成7~11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7.“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一句抓住了怎样的景色特点?意在表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抓住深秋季节空阔萧索的景色特点,意在烘托莺莺的痛苦心情。 8.究竟“谁染霜林醉”,文中是否作了回答?意在表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了回答,意思是惜别的血泪染红了霜林,意在表现哀怨之凝重。 9.【端正好】一曲与【一煞】一曲在写景上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都是借景抒情,但前者写晨景,后者写暮景,前者写云花风雁,后者写山林烟霭。 10.欧阳修《踏莎行》中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诗句,与【一煞】一曲中“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有什么相通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都写出了离别的惆怅。送者怅然痴立,极目远送行人渐逝而依依难离,眷恋之情因人的离去而变得更深更重。 11.简析文中“无人语”与“听马嘶”所创设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