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二)渡汉江.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春天哪就是这么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感冒了,大家将就着听。按照上一期的约定哪,这一期还讲回乡诗,讲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这个人哪,在政治史上评价不高,但是文学史上评价不低。政治史评价不高,主要是因为他在武则天时期阿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唐中宗时期呢又巴结武三思和安乐公主,政治上屡屡站错队,所以最后被唐玄宗赐死在流放地,客死异乡,未得善终啊。文学史评价不低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他真是唐朝前期的大诗人,对中国格律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宋之问和初唐另外一位大诗人沈佺期合称“沈宋”,之所以把他们俩个人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俩人哪就是通过自己的创作,总结出了律诗的基本规律。大家都知道,律诗在中国叫“近体诗”嘛,发源于南朝的“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呢,比“永明体”进步多了。进步在哪啊?“永明体”讲究的是“四声八病”,所谓“四声”呢,就是“平、上、去、入”四声,那所谓“八病”,就是在运用四声的时候可能犯的八种毛病。这个总结已经很好了,但是太复杂。那宋之问和沈佺期的功劳在哪呢?他们把“四声八病”进一步总结为平仄规律。原来的平声当然就是平,而“上、去、入”都归入了仄声。那咱们现在讲诗词格律,其实就是在讲平仄。这个发明不得了,从此之后,中国的格律诗就定型了。咱们现在写格律诗,还得依照“沈宋”这两个人开创的路子,所以律诗又叫“沈宋体”,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贡献。那当然光讲这些,大家还是不能感受到宋之问的水平,再讲两个小故事吧。一个故事叫“龙门赋诗夺锦袍”?,这个故事当初我在百家讲坛讲武则天的时候就曾经说过。说武则天晚年在洛阳龙门举办赛诗会,参赛的大臣谁第一个写完谁就是第一名,获得一套锦袍作为奖品。结果呢,有一个叫东方虬的人先写完了,把诗交给武则天,兴冲冲地领到了锦袍。没想到呢,他落座未稳,宋之问也交卷了,武则天一看哪,宋之问这首诗写得文理俱美,和他一比,东方虬那首就太小儿科了。怎么办呢?武则天当机立断,从东方虬那里把锦袍一把夺下,重新赐给了宋之问。因为这事儿太有戏剧性了,所以就成为唐朝诗坛一段著名的佳话,叫“龙门赛诗夺锦袍”。?那再讲一件事,武则天不是后来被儿子唐中宗赶下了皇位吗?大唐复国,但是社会风气并没有改变,皇帝还是喜欢赛诗。那有一次是正月三十儿,唐中宗呢在皇家湖泊——昆明池大宴群臣,自己率先垂范写了一首诗,然后让大臣们都来唱和,还让当时的第一号才女也是内宰相上官婉儿当评委,选出一个第一名。只见上官婉儿拿着诗人们交上来的稿子随看随扔,诗稿像雪片一样纷纷落下呀,最后只剩下沈佺期和宋之问两个人的稿子了。咱们刚说过,这两个人合称“沈宋”,本来就势均力敌,那到底谁更好呢?片刻沉吟之后,上官婉儿把沈佺期的稿子扔了下来,宋之问又是第一名。为什么呀?因为这两首诗前面水平相当,但最后一句分出了高下了。沈佺期的最后一句是什么呢?“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节选自沈佺期《奉雨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法驾垂青转,神湖象汉回。双星移旧石,孤月隐残灰。战鹚逢时去,恩鱼望幸来。山花缇骑绕,堤柳幔城开。思逸横洌唱,欢留宴镐怀。微臣衰朽质,羞睹豫章材。)什么意思呢?“我是一个不成器的人,在众多高人哪面前真是自惭形秽”,你看这句话说得多丧气呀!而且更重要的是什么呀?这是应制诗啊,是要颂圣的,你怎么最后说到自己来了呢?这不好。那宋之问最后一句怎么写的呀?他写的是啊:“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节选自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这立刻就不一样了呀。为什么要说“明月尽”哪?因为不是正月三十嘛,没月亮啊,这是在点题;那为什么又“不愁明月尽”呢?因为“自有夜珠来”呀。这可是一个著名的典故了,是说当年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救了一条大鱼,当然这大鱼是神仙,后来这大鱼就送给他一对夜明珠报恩。你想这句话,既是点昆明池,又把唐中宗比成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唐中宗得多高兴啊。所以你看宋之问一结尾,既点到了时间、地点又恭维了皇帝,还写的气象高拔,怎么可能不得第一呢???那我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关于宋之问的故事啊?其实就是想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才子型官员哪,根基不深,政治敏感度也不强,但是呢,在一个崇尚文学的时代,偏偏就走上了政治道路。若是时代承平也还罢了,当个高级弄臣就好,还偏偏赶上了从武则天到唐玄宗这一段著名的乱世。那乱世之中,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