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移与暧昧-王韬《漫游随录》地策略书写与观看之道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13 期
第 107-129 頁 2006 年 12 月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游移與曖昧-王韜《漫遊隨錄》
的策略書寫與觀看之道
陳室如 ∗
摘 要
王韜為中國近代化運動改革先驅,他於流亡香港期間展開了一趟破天荒的歐
陸之旅(1867-1870),也成為晚清跨出國門的旅者先驅。這趟歐洲之行,是中
國文化知識菁英第一次以自由身份對歐洲的實地考察,也為西方世界傳遞了更真
實的中國形象。
王韜的旅歐遊記《漫遊隨錄》卻於遊歐後約二十年(1887 年)方於上海《申
報》館發行的《點石齋畫報》上連載刊出。這部個人回憶錄的遊記出版形式反映
當時上海社會的特殊文化生態,書中重組的記憶內容,也成為王韜推銷改革理念
的策略運用。
特殊的時代背景與人生際遇,使得王韜的觀看之道始終無法擺脫既定框架,
於中心與邊緣間擺盪不休;在觀看/被觀看的權力交換遊戲間,王韜也從他者眼
中性別錯置的誤讀形象重新反思自我、認識自我。
關鍵詞: 王韜、遊記、書寫策略、《漫遊隨錄》、觀看之道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兼任講師。
108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13 期
壹、前言-先行者的回憶錄
大多數人主要知道一個文化、一個環境、一個家,流亡者至少知道兩
個;這個多重視野產生一種覺知:覺知同時並存的面向,而這種覺知
-借用音樂的術語來說-是對位的(contrapuntal )。……流亡是過著
習以為常的秩序之外的生活。它是遊牧的、去中心的( decentered )、
對位的;但每當一習慣了這種生活,它撼動的力量就再度爆發出來。
1
2卻正因為曲折複雜的流亡歷程,
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身分,王韜 (1828-1897)
展開了一趟自由的歐陸之旅,也使他在對位的體驗過程中,順利度過了原本可能
難以接受、跨越的現代性裂變。
在十九世紀中國的眾多知識分子中,王韜可說是頗具影響力之前瞻性人物。
羅香林便指出王韜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
無王氏於同光之際,致力於中西文化之交流與變法自強之論議,斯未
必即有光緒中葉以還,康梁諸氏變法維新之運動也。無晚清以還國父
孫中山之鼓吹民權與建立民國,亦未必即有四十年來中國之所謂民主
與科學之新文化運動也。3
比起九十年代後期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而言,王韜早在二十多年前便已扮
演了先行者的角色,開啟了之後一連串的改革運動。
習慣了扮演開啟者的先導角色,王韜也以前所未見的私人旅行方式走向世
界,為十九世紀末的中國旅人開啟嶄新扉頁。 1867 年他受香港英華書院的院長
1
美‧艾得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 )作、單德興譯,《知識分子論》(台北:麥田出版社,
2004 年),頁 9 。
2
王韜長年羈留上海、香港,與西洋傳教士相友善,足跡更遠涉英、法、日本等,雖絕緣於仕途,
卻針對中國與世界局勢檢討時弊,提出種種富強改革的具體方案,生平經歷大致如下:
江蘇長洲(今蘇州)人,原名利賓,改名瀚,後改名韜,字仲弢,一字紫詮,晚號弢園老人。
王韜出身於塾師家庭,18 歲考上秀才,科舉失利後,為負擔家計,21 歲應英國傳教士麥都思
(Water H .Medhurst )之邀,到上海墨海書館任編輯,歷十三年,撰有《西學圖說》、《泰西
著述考》等書。因化名黃畹上書太平軍官員,獻攻打上海之策,事發後被清政府通緝, 1862
年避居香港,協助英國人理雅各(James Legge )將《尚書》、《春秋左氏傳》等古籍譯成英文。
1873 年與黃平甫在香港集資創立中華印務總局,出版《普法戰紀》等書。1874 年創辦《迴圈
日報》,任主筆,撰寫政論,宣傳變法自強,為中國早期的政論家。 1879 年曾至日本訪問,
1884 年獲李鴻章默許,始得返回上海,並為《申報》撰寫論說。1885 年任上海格致書院山長,
1897 年 5月病逝於上海,年 69 歲。
3
羅香林,《香港與中西文化之交流》(香港:中國學社, 1961 年),頁 86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