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中鼻中隔成形术.docVIP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中鼻中隔成形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中鼻中隔成形术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中鼻中隔成形术  【摘要】 目的 采用鼻内镜技术,对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成形术。 方法 对38例患者术后1个月以上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鼻窦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能安全、彻底矫正鼻中隔偏曲,改善鼻腔通气功能,有效控制鼻中隔穿孔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 该法与传统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比较具有安全、疗效持久的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鼻窦内镜;手术 随着鼻窦内镜手术的不断推广,鼻中隔偏曲对鼻腔鼻窦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愈来愈引起人们重视[1],而采用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常常达不到满意效果。在鼻窦内镜手术中,为改善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需对小范围局限性鼻中隔偏曲矫正。以往的观点认为,鼻中隔生理性偏曲不属于手术矫正范畴。随着鼻窦镜手术的开展,为改善术中视野及操作空间,以利术后的鼻腔引流,对小范围局限性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矫正后再行相应的鼻窦手术。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往往伴有鼻中隔偏曲。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不但妨碍鼻窦引流,亦妨碍鼻窦镜的自由放入鼻腔,不能充分显露术野彻底开放鼻窦,影响手术疗效。随着鼻窦镜技术的应用,在临床工作中,鼻窦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得以开展。我们利用鼻窦镜照明好、术野显露清晰的特点,对38例鼻窦炎鼻息肉伴不同程度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中,同时行鼻中隔成形术,二期手术一次完成。既减少了患者痛苦,又提高了鼻窦炎鼻息肉治疗效果。对其手术目的及鼻中隔切除范围等问题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6月,我科在实施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同时,对伴不同程度鼻中隔偏曲的38例患者行鼻中隔成形术。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6岁,平均36.4岁。6例单纯鼻中隔偏曲,12例Ⅱ型Ⅲ期,14例Ⅱ型Ⅱ期,6例Ⅰ型Ⅱ期;其中患蝶窦炎10例。“C”型偏曲12例,“S”型偏曲16例,嵴状突5例,矩状突5例。前部偏曲28例,后部偏曲10例;高位偏曲16例,低位偏曲14例,混合性偏曲8例。 1.2 仪器 记录观测装置为日本Olympus,Sony公司生产的A7801-OTV-S2,VO-7630,UP-3000P鼻窦镜观察系统。手术器械为Olympus公司生产的系统鼻窦镜手术器械。手术应用直径4 mm的硬性鼻窦镜,视角30°或0°。手术操作通过微型摄像机的观察窗进行。 1.3 方法 1.3.1 术前常规扫描 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部分采用增强扫描。 1.3.2 手术方法 手术自始至终在鼻窦镜直视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全麻插管成功后,消毒、铺巾;鼻腔用2%丁卡因(20 ml+副肾素3 ml)麻醉,1%利多卡因于鼻中隔偏曲部两侧黏软骨、骨膜下浸润麻醉。鼻中隔前端切口,分离切口一侧黏软骨膜及黏骨膜,下至鼻底,上至鼻顶。分离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及犁骨间连接,进入对侧。分离对侧筛骨垂直板骨膜、犁骨膜,向下至鼻底。鼻中隔上部保留三角形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相连,防止中隔塌陷。将软骨推向对侧,并保留对侧黏软骨膜与软骨间连接。软骨部处理:根据偏曲类型对软骨进行相应的楔状划痕或部分切除,尽量保留不偏区软骨,经切割减张后推移居中。骨部处理:对筛骨垂直板及犁骨,从鼻中隔内部行骨折移位或片状凿除。粘软骨、骨膜瓣复位,缝合切口。鼻腔用德国产膨胀止血棉和自制的通气管填塞,鼻窦镜手术过程中注重鼻内结构正常化[2]和微创的治疗原则[3]。 1.3.3 术后治疗 术后第1天抽出鼻腔填塞物;第2天开始收缩鼻腔,清理鼻腔,用500 ml生理盐水+庆大霉素8 u+地塞米松10 mg混合液冲洗,每日2次。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在鼻窦镜下检查处理1次,根据具体情况收缩、清理鼻腔,清除肉芽、痂块等;局部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雷诺考特)喷鼻,直到术腔上皮化。 1.4 随访 所有患者术后经1个月以上随访并有完整的临床记录。 2 结果 38例患者鼻中隔成形术与功能性鼻窦镜手术一并完成。通常情况下,先行鼻中隔成形术,再行功能性鼻窦镜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获得彻底矫正,术后随访1个月以上,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鼻梁塌陷等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的鼻腔通气效果,鼻塞症状消失32例,明显减轻6例;合并鼻出血的10例患者未再有鼻出血情况发生;合并头痛的30例患者头部症状20例消失,10例明显减轻;鼻窦炎、鼻息肉术后鼻腔黏连4例全部解除;2例曾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后症状仍未改善者,经本次手术后症状明显减轻。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是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临床上行鼻中隔矫正术主要针对此类患者,生理性偏曲无需手术治疗[4]。随着鼻内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无症状小范围局限性中隔偏曲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首先在手术中影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