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医学及法律专题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醫學與法律專題研究 授課老師:吳建昌 上課時間:週三5-6節 上課地點:社法研2 課程目標: 「精神醫學與法律專題研究」這門課,主要目標在於探討在「意思」、「行為」、「能力」、「責任」、「危險」、「自由」及「權利」等概念及相關社會制度中,精神醫學與法律這兩種操作人的行為的學門,如何在「人心」(human mind)的建構上產生互動(衝突或並容),以達到維持社會秩序的目的。精神醫學自其發展伊始,即帶有某種「法律性」(forensicity);法律作為社會治理(social governance)的制度,乃構築於其對於被管制對象─「人」─之理解與假設上,法律之語彙與管制措施經常需要確定行為人之心理狀態,因此精神科醫師(psychiatrists)經常以研究人心之專業身份參與法律事務之決定,與法律人(lawyers)共同決定人的「處置」(disposition)。然而在其發展之歷程中,精神醫學與法學在多種議題上發生過激盪、衝突與互相為用等複雜之關係。因此本堂課將會以實際案例(台灣或美國)作為引子,藉由討論,從精神醫學與法律這兩種架構交錯分析,探討國家如何藉著人心的建構來達到治理(govern)「異常人」及「正常人」並維持社會秩序的目的。 本課程期待參與的同學能夠與老師共同自我教育,因此強調課堂上的面對面的思辨討論。在課堂上,各種築基於「對於人心之假設」之社會制度皆可被檢討,因此永遠都有正反兩面(或多面)意見發展之可能性,而精神醫學與法律除了是分析的工具外,本身同時也成了被檢視的對象。在每一堂課,老師將預先發給同學在本學期將進行討論之問題、參考案例以及基本讀物(通常兼顧正反意見),而讀物份量以不造成大家過度負擔為原則。之後,每堂課主要進行方式:老師會先對某問題做介紹,同學再以案例、指定讀物或大家自行蒐集素材進行報告(每堂課一個題材,每題材兩人,一正一反),報告之後由老師與同學們進行自由討論,最後老師進行補充講解,並為下一次討論題材精神醫學之部分,預作說明。在本堂課中,老師所扮演之角色,包括法律分析教育者及臨床精神醫學專家,因此可以協助同學們更了解精神醫學。在某些課程中,則將穿插電影。 本課程期待藉由案例中所呈現之問題,指定同學採取立場進行討論,同學在其發展論述之過程中,將更能認識到各種論述之共同點與相異點,以及這些論述預設之背景知識為何。期待在整個學期的課程後,同學能夠初具分析批判精神醫學與法律相關政策與制度之能力,對其將來從事執法或立法之工作時有所助益。成績評量方式: 以出席(25%),課堂表現(45%),及期末一篇不超過15,000字之論文(30%)作為考核標準。同學在論文中必須展現其論述之條理性、創造性與說服力;「完整地」描述他人的想法絕對無法獲得高分;超長論文將遭到扣分。教學進度: 第一週(2/20): 課程介紹 第二週(2/27): 精神醫學簡介 參考讀物: 李明濱主編,實用精神醫學,台北市:台大醫學院,1999. 曾文星、徐靜著,新編精神醫學,台北市:水牛出版社,2003. 第三週(3/5): 精神醫學與法律簡介 參考讀物: Alan A. Stone, Psychiatry and the Law, in Armand M. Nicoli, Jr. ed., The Harvard Guide to Psychiatry, 3rd edition, Cambridge, M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798-823. 張麗卿,司法精神醫學,台北:元照, 2004。 第四週(3/12): 第五週(3/19):案例: The Trial of John W. Hinckley, Jr. Available at /faculty/projects/ftrials/hinckley/hinckleyaccount.html 問題:我們該維持刑事責任能力制度嗎? 參考讀物: Alan A. Stone, The Insanity Defense on Trial, Hospital and Community Psychiatry, 1982, 33: 636-640. (必讀) David T. Lykken, If a Man Be Mad: A Scientist Testifies against the Insanity Defense, The Sciences, 1982, 22: 11-13. (必讀)HoHH 第週(3/): 案例:最高法院九十五年台上字第五六七○號判決(家暴殺人) 問題:酒癮患者該為其酒醉後之犯罪行為負責嗎? 參考讀物: Chestner N. Mitchell, The Intoxi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