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月考复习10.10
【基本题型】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高度相同,但形状不同,装满同一种液体。 则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压强: P甲 P乙 P丙, 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压力: F甲 F乙 F丙, 容器中液体的重力: G甲 G乙 G丙, 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压力与容器中液体的重力比较 F甲 G甲,F乙 G乙,F丙 G丙。〔均选填>、=、<〕 【同类变式1】 如图所示,把盛有液体的一根试管逐渐倾斜(液体不流出)则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强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类型一 同种液体 【同类变式2】 如图所示,一圆台形容器内装满水,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然后,将该容器倒置于桌面上(如图乙),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乙,则P甲 P乙, 类型一 同种液体 【引申变式1】 如图所示,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倒入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均未装满),则三容器底面所受压强相比,P甲 P乙 P丙。 类型一 同种液体 【引申变式2】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装有等质量的水(未装满),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P甲 P乙。 类型二 不同种液体 【基本题型】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乙都置于水平桌面上,分别倒入水和酒精,并使两种液体液面相平,则液体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P乙. 类型二 不同种液体 【同类变式】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并排放着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容器,两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P甲 P乙, * 八年级科学第一次月考复习 ——第一章第1节-第5节 1、地球上的水最多的是( ) A、海洋水 B、冰川水 C、淡水 D、大气水 2、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 )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冰川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流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 3、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地下淡水, B、冰川水, C、河湖水, D、大气水。 A D B 考点一:水体分布以及水和生命 4、生物体含水量最高的是( ) A、人体,B、水母,C、黄瓜,D、水稻。 5、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水, B、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 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 6、生活在沙漠地带的植物的生态特征是( ) A、根系发达, B、叶柔嫩, C、根系不发达, D、叶面大而储存水分多。 B C A 7、使陆地上的水得到不断补充的是哪种循环( ) A、海陆间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8、下列水体更新周期最长的是( ) A、海洋水 B、冰川水 C、河流水 D、湖泊水 A B 蒸发 降水 降水 蒸发 水汽输送 蒸腾 下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考点二: 水在哪里 水 通直流电 负极(2体积) 可燃(淡蓝色火焰) 正极(1体积) 助燃 氢气 + 氧气 水的电解实验 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考点三: 水的组成 根据图3所示的电解水的实验完成以下各问题: 电极A接电源的________极,B接电源的________极(填“正”或“负” );甲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乙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__管内的气体可以燃烧,并产生____________颜色的火焰。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甲 乙 水 A B 图 3 正极 负极 氧气 氢气 甲 乙 淡蓝色 氢和氧 水的重要性质 状态 沸点 颜色 气味 水的异常现象 凝固点 无色 无味 常温下 液体 100℃ 0℃ 0~4℃ 热缩冷胀 考点三 、水的组成 考点四:水的密度 一.密度 1.概念: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2.公式: 密度 = 质量 体积 ρ= m V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克 厘米3 千克 米3 1 =1×103 的意义: 水的密度为1×103 千克 米3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