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游客行为的武广高铁辐射区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参
赛
作
品
基于游客行为的武广高铁辐射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摘 要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兴交通运输方式,给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研究选取武广高铁辐射区为研究对象,以游客行为为切入点,分析武广高铁辐射区游客空间行为和消费行为,以此来探讨区域内旅游空间结构三大要素(目的地、旅游交通、旅游客源地)
Astract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1 国内外关于游客行为研究现状 1
1.2.2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思路及理论基础 4
1.3.1 研究思路 4
图1 研究思路图 4
1.3.2 研究方法 4
1.3.3 理论基础 5
2 武广高铁辐射区现状分析 6
2.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6
2.2 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6
3 游客行为分析 10
3.1 区域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10
3.2 游客一般行为特征 12
3.2.1 出游动机休闲化 12
3.2.2 出游方式个性化 13
3.2.3 出游时间灵活化 15
3.2.4 出游距离制约低 15
3.2.5 旅游消费总额增长 16
4 武广高铁辐射区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变化分析 17
4.1 目的地区域结构变化 17
4.1.1 城市旅游经济地位上升,加快旅游经济一体化步伐 17
4.1.2 沿线“新城”异军突起,城市化进程加速 19
4.1.3 市场空间整体放大,产品组合多样化 19
4.2 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变化 20
4.2.1 客源市场向湖北省集聚 20
4.2.2 客源市场吸引半径增大 21
4.2.3 客源市场集中度上升 22
4.3 交通媒介空间结构变化 23
4.3.1高速铁路强势崛起 24
4.3.2 交通组合模式多样化 25
4.3.3 市内交通多元化 26
4.4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前景----“点—轴—带”模式 27
图10 “点——轴——带“模式演变图 28
5 武广高铁辐射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29
5.1 优化区域旅游总体布局 29
5.2 加强区域旅游协作 32
5.3 完善区域旅游产品组合 32
5.4 积极培育细分市场 34
5.5 构建区域一体化旅游交通系统 34
6 结语 36
6.1 结论 36
6.2 创新之处 36
6.3 不足之处 37
6.4 未来展望 37
参考文献 38
附录 41
基于游客行为的武广高铁辐射区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尤其是高速铁路,已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助推器。2009年12月26日,武广客运专线运营通车。而根据规划,2013年底,中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将达到1.6万公里,中国将建成以武汉为中心的4小时经济圈,“同城效应”凸显。
武广高铁串起武汉、长沙和广州三点,,武汉“1+8”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三大城市群连成一片,并向港澳地区延伸,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率先迈进“高铁时代”。以武广高铁为轴,一个独一无二的“3小时”旅游圈正在形成。
“武广高铁辐射区”是指武广高铁通过的湖北、湖南、广东三省。武广高铁的开通,改善了通条件,加速了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旅游者的空间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旅游空间结构各要素发生改变。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对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重点侧重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功能划分,使得旅游开发模式倾向于以资源为导向。在市场机制日益成熟的今天,围绕游客需求进行旅游空间布局才是新形势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将对这一论题进行实证分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游客行为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游客行为的研究,起初仅限于探讨游客个体行为的本身属性,随后转变到对游客消费的全过程来进行研究,探讨具有不同特征的旅游者在出游动机、旅游行为、旅游决策、目的地选择、空间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化特征。
而国内外学者对游客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和空间行为方面。保继刚则以北京为例从旅游动机、偏好、决策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吴必虎等探讨了中国城市居民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偏好行为的基本规律;谷明从游客心理体验、社会互动和经济支撑等多维角度对游客行为进行了分析。国内外学者对游客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旅游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等提供了依据。
1.2.2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空间结构要素分析和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的理论研究两方面。从旅游空间结构要素研究来看,Gunn(1988)最早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地带的概念,认为它由吸引物组团、服务社区、中转通道和区内连接通道四个要素组成;Leiper(1990)将旅游系统看做是旅游通道连接的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组合,反映了旅游子系统空间上的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