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与通俗歌曲发展历史之比较.docVIP

艺术歌曲与通俗歌曲发展历史之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歌曲与通俗歌曲发展历史之比较

  本文试从艺术歌曲与通俗歌曲的概念定义、发展历史来解析两者所存在的差异,并为它们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与特征提供历史背景和形成依据。       “艺术歌曲”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讲,有较多艺术性的抒情歌曲、叙事歌曲和一些民族歌谣体歌曲都可以纳入艺术歌曲的范畴;狭义的讲艺术歌曲(Art song)只是指那些创作手法比较专业、考究,表现题材多偏重于人的情感领域,伴奏手法比较细腻严谨,多用独唱形式和科学唱法来演唱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声乐抒情曲。“通俗歌曲”(pop song)这一概念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通俗歌曲即群众歌曲,泛指那些旋律流畅优美、朴实简单,歌词简明直白、通俗易懂,便于传唱和普及的歌曲。包括队列歌曲、劳动歌曲、歌舞曲等;狭义的讲通俗歌曲实际上是一种风格概念,专指那些手持话筒演唱,使用电声乐队(包括吉他、低音吉他、爵士鼓、电子音响合成器等)伴奏为主的歌曲作品,即所谓“流行歌曲”。下面我们就狭义的艺术歌曲(主要指西欧德奥古典艺术歌曲)与狭义的通俗歌曲(既所谓“流行歌曲”)在历史形成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西欧古典艺术歌曲是经过世界各国历代作曲家不断发展,直到19世纪初伴随着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而形成的。约形成于19世纪的20年代,是以素有“艺术歌曲之王”的舒伯特(F·P·schubert1797—1828)的歌曲创作为标志的。舒伯特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600多首歌曲,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堪称艺术歌曲宝库中的不朽之作,诸如:《野玫瑰》、《鳟鱼》、《春思》、《听·云雀》、《死神与少女》、《致音乐》、《雪尔维亚,她是谁》和《魔王》等都是当今世界各国音乐舞台上的保留曲目,被奉为古典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可以说“是舒伯特开创了德、奥等西欧浪漫主义声乐抒情曲的历史,对于其同时代和后来的舒曼、伯拉姆斯、沃尔夫及马勒、施特劳斯的歌曲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作品用质朴的德国传统歌曲曲调同浪漫主义诗歌相结合,用富于想象力的伴奏烘托歌词,用超凡的创作能力将诗歌的意境化为时间的艺术——音乐。到了三四十年代,舒曼(R·A·schumann 1810—1856年)作为舒柏特艺术思想的最佳继承人,其歌曲作品更加注重钢琴部分,感觉好像只是为了演奏而构思的。伴奏像钢琴独奏,人声反倒像是附加上去的;其后的伯拉姆斯(J·Brahms1833—1897)的艺术歌曲一般比较符合传统,声乐线条优美、流畅,钢琴用来渲染音乐氛围,表述诗词的意境;沃尔夫(H·wolf1860—1903年)则深受瓦格纳的影响,伴奏往往具有管弦乐风格,声乐线条和伴奏平等不欺;而且其歌词重音的精确安排实属一绝;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受其影响较大;马勒则相反,紧随着伯拉姆斯的路子。欧洲的其他国家,如19世纪中后期的俄罗斯“强力集团”成员之一穆索尔斯基以其栩栩如生、十分富于戏剧性的艺术歌曲作品,像《跳蚤之歌》、《孤儿》、《睡吧,睡吧,农家的孩子》等都表现了浓郁的民族性和艺术性。写作“抒情小品”得心应手的还有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爱得华·格里格(E·Gringer1843—1907),其作品简短精致、富于情感,常将挪威的民间旋律同其富有个性的和声相结合,如著名的《索尔维格之歌》、《我爱你》和《诗人的心》等都历经百年而不朽。当然20世纪比较激进的作曲家也有不少歌曲作品,但他们大多都忽视艺术歌曲声乐线条流畅、宣叙的传统,也丢弃了抒情曲优美、内秀的风格,因此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起步约比西方晚100年左右。大约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赵元任、黄自、谭小麟等人的作品中开始显现出来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如:《教我如何不想她》(赵元任曲、刘半农词)、《玫瑰三愿》(黄自曲、龙七词)和谭小麟的《别离》(郭沫若诗)以及后来冼星海为古体诗词谱的《白头吟》(卓文君词),《卜算子》、《蝶恋花》(苏轼)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开拓性作品。解放后,我国作曲家如瞿希贤、杜鸣心、朱践耳等也相继创作了不少的艺术歌曲。其中,杜鸣心的《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艾青诗)和践耳的《唱支山歌给党听》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前者通过倾诉的旋律、逐渐增长的“合唱型”伴奏织体和强烈的调性对比描述了一位黑人姑娘的不幸遭遇,控诉和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族歧视;后者通过对旧社会的鞭挞,歌颂了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党;创作手法非常考究、细腻。近些年来,以谷建芬老师的《那就是我》(晓光词),三宝的《你是这样的人》(宋小明词)为代表的艺术歌曲异军突起。其特征是:节拍、速度比较自由,旋律时而偶偶私语、时而激情迸发,结构容量较大,整首歌曲具有较多的艺术性,是我国当代艺术歌曲宝库当中的上乘之作。      西方通俗歌曲(既所谓“流行歌曲”)创作大致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又形成了各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