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0章节-车身校正
第10章 车身校正 学习任务 编制校正修理施工方案,校正碰撞车,编写维修报告。 10.1 校正程序的制定 学习任务说明 通过检查几台损伤程度不同的车辆,有针对性地编制出校正修理施工方案。 在进行任何修理作业之前,应正确地制定出应该采取的修理程序。花少许时间来设计操作方案可以使整个修理过程节省很多时间。 整个牵拉程序应该预先安排 (1)“先重后轻” ; (2)“先强后弱” ; (3)“先中间后两边” ; (4)“先长度后侧向” ; (5)“先低后高” 。 要注意基本问题: 1.第一次牵拉应是多点牵拉,牵拉方向要与撞击方向相反; 2.对于直接撞击部位的牵拉,牵拉次数在实际可行的情况下应尽量地多; 3.每次牵拉修复的损伤要尽可能多; 4.注意查找有无二次损伤; 5.切记,碰撞时最后发生的损伤应最先修复。 10.1.2 牵引与支撑校正工艺的设计 1.牵引法校正:牵引法更适合校正大型构件的多方位变形,尤其是校正车身的整体变形。 2.支撑法校正 :对于开口类框架式结构,用支撑法校正就显得比较得心应手,也适宜校正车身底部于垂直方向上的变形。 3.牵引力与支撑力方向设计:在校正的过程中应注意记录修正量的变化,并且考虑到车身金属构件出现的“弹性后效”的影响,既要“矫枉过正”也应控制好度。 10.2 车身校正 学习任务说明 校正一台碰撞车,并编写一份体现其工艺过程的维修报告。 承载式车身校正顺序 1.了解所用校正设备的安全问题; 2.进行损伤分析; 3.校正程序的制定; 4.初步夹紧固定和检查校正情况; 5.实施制定的校正程序,同时进行进一步的夹紧固定和检查校正情况。 10.2.1 汽车前端损伤部位的校正 1.校正分析 如果轿车前端遭到碰撞,修复时,首先拉校需更换侧的边梁,拉校方向按碰撞方向相反的方向来确定。然后再修理需修侧的护板裙部和边梁。 修理时应先测量对角线尺寸 如果需修理侧的边梁是向外变形的,拉校时应朝前斜拉,如图(a)所示。 如果它开始朝向内边变形时,应改向朝前拉,如图(b)所示。 控制边梁内破裂面并朝前拉校边梁,同时从内边拉破裂面或从外部推破裂面,如图(c)所示。 2.校正方法 当前车身受到较严重的正面碰撞、追尾碰撞或侧向冲击时,需要从水平方向上对变形构件进行牵引。图10.26(a)为轿车前车身正面碰撞损伤的实例。校正前应先测量变形状况,并将一些关键参数记录下来,如图中的对角线A、B和左右的垂直弯曲等。属于图10.26(a)所示的情形时,可斜向牵引变形最大的左梁端部,左端的变形和右梁的弯曲自然会同时得以校正。如果纵梁变形向外倾,应将牵引方向适当向外倾斜一定的角度;如果变形是向内倾的,只需向前牵引即可,待弯曲的构件展开后再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牵引方向,如图10.26(b)。 牵引过程中应不断测量那些关键参数,循序渐进地施加牵引力,不要急于求成以免造成二次损伤。如:弯曲较为严重的纵梁,纵向牵引不能使其完全复位时,应从侧面附加水平方向上的牵引力,如图10.26(c),通过增加附加校正力的作用,实现单方面强行牵引难以奏效的校正目标。 10.2.2 侧向损伤的校正 台架方式是迄今为止最优秀也是最流行的方案。 校正台架 10.2.3 后部碰撞损伤的校正 追尾碰撞造成的后车身变形,比起前车身来也并不简化。 10.2.4 颠覆损伤的校正 颠覆损伤形式大多以车身发生任意方向折叠变形的形式出现。 10.2.5 车身内应力的消除 车身及其构件内产生的应力,主要是因变形、过热、焊接工艺不正确、校正时应力集中等原因引起的。 如果校正后金属材料的应力没有被消除,就有可能使发动机、底盘等装配在车身或车架上的支撑点发生疲劳损伤或变形,从而导致汽车操作和行驶方面的问题。 车身内存在应力的象征主要有: 车门、发动机罩、行李舱和车顶的缝隙不均;在侧围和纵梁上出现凹痕或皱纹;悬架或发动机支撑位置失准;覆盖件表面油漆和底漆脱落;焊口处破裂或连接处撕开及密封保护层断开等。 1.防止应力产生的措施 钣金校正作业中应尽量避免产生或残留金属应力,常用措施是在牵引校正的同时用钣金锤敲击和(或)加热校正部位。首先,在皱纹或凸起的地方做上标记以示区别;牵引受损坏的金属使它张紧,用锤击或加热金属的方法使之放松。然后增加拉力并再次放松即可。 2.确保应力缓冲区的功能 应力缓冲区能控制和吸收碰撞力产生的能量,以减少车身构件的损坏,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客的安全。这种应力集中区通常被安排在车身底部的前、后段纵梁上。校正和修复时,应注意不要破坏已设计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3-【电力市场概论】赖晓文(2).pptx VIP
-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完整清晰版).pdf VIP
- 07SD101-8 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国标 建筑图集 汇编 .docx VIP
- (高清版)ZT 0285-2015 矿山帷幕注浆规范.pdf VIP
- ruking儒竞HERO系列伺服系统用户使用手册.pdf
- Vue3 TypeScript 快速上手手册.pdf VIP
- 肾挫伤的护理.pptx VIP
-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阶段练习.pdf VIP
- 北京大学离散数学课件第15章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pdf VIP
- 2021中国制冷展-工业深度除湿技术及节能.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