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节 民事法律行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节 民事法律行为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南昌大学法学院 舒利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法律行为、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一)法律行为的涵义: 1.是指法律事实的分类中 的(法律)行为 2.是指与事实行为相对应的法律行为 3.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法律”是指“适法性” 法律行为者,乃以发生私法上效果之意思表示为要素之一种法律事实也。 ——郑玉波 民事行为通常可分为: 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有效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 可撤销、可变更民事行为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二)法律行为的词源辨析 德国丹尼尔?奈特尔布拉德《实在法学原理体系》 德国学者胡果 德国著名法学家萨维尼《当代罗马法体系》 德国民法典 英美法:“法律意义的行为(Legal act)” (三)民事法律行为民法通则上的定义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民事主体发生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意思表示为要素,而发生意思表示内容要求的民事法律效果的合法民事行为。 (四)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 1.准法律行为: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行为,而基于法律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准法律行为的特征在于,不论表示人内心是否意欲发生一定的法律效果,法律均使其直接发生某种法律效果。 准法律行为可分为: (1)催告(意思通知)。它是指表示人以一定意愿为内容的准法律行为。 (2)通知(事实的通知)。它是指表示人通知对方或公众一定客观事实为表意内容的行为。 (3)宽恕(感情表示)。它是指以一定的感情为表意内容的行为,但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法律效果。 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都是以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合法行为 不同点: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的发生因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的,即该法律效果是行为人所预期的。而准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则是由法律规定产生的其他民事法律后果 (五)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 (1)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2)民事行为依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而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而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而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 (4)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而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六)民事法律行为与情谊行为 “社会层面上的行为 “好意施惠关系”、“施惠关系” 民法学视野中的情谊行为是指行为人以建立、维持或者增进与他人的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为目的,不具有受法律拘束意思的,后果直接无偿利他的行为 (1)情谊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 生活事实与法律事实 纯粹情谊行为与民法上规定的情谊合同(无偿合同) (2)情谊行为与民事法律的核心区别 情谊行为中没有受法律拘束的意思(大陆法系) 不具有缔结法律关系的意图(英美法系) (3)对行为当事人是否具有受法律拘束的意思的判断 A.当事人是否明示的主观标准 B.具体利益衡量的客观标准 社会利益的标准 无偿性标准 信赖利益的标准 所涉事务发生领域的标准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朱某某与李某某是朋友关系。李某某委托朱代办汽车提货手续。1993年3月30日,朱在天津市和平区电影院看电影,散场时,将装有洛阳市机电公司(李某某工作单位)面值80余万元人民币的汽车提货单及附加费本等物品的一公文包遗忘在座位上。被在后几排看电影的上诉人(原审原告)李甲发现并捡起,与同去看电影的原审第三人王某某(原系李甲同学)在现场等候良久,未见失主来寻,便将它交给了王某某保管。 同年,4月4 日、5日和7日,朱某某先后在天津市《今晚报》、《天津日报》上刊登寻包启事,表示要“重谢”和“必有重谢”拾得人。4月12 日,李某某得知失包情况后,在《今晚报》上刊登内容相同的寻包启事,声明“一周内有知情送还者酬谢15000元”。 当晚,李甲得知以李某某名义刊登的寻包启事,即告诉王某某并委托其与李某某联系。次日,双方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交接钱物。由于在给付酬金的问题上双方发生争执,李甲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朱某某、李某某依许诺支付报酬15000元。 朱某某、李某某辩称:寻包启事许诺给付酬金不是其真实意思,且公文包内有李某某单位及本人的联系线索,李甲不主动寻找失包人、物归原主,却等待酬金,请求法院驳回李甲的诉讼请求。王某某表示仅替李甲保管拾得物,不要求酬金。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一)民事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以意思表示的行为为构成要件的行为),属于民事行为。 意思表示行为以意思和表示为要素构成。 意思是当事人欲发生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