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备课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寡人之于国也备课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备课资料 探究目标 1、掌握本文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3、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探究指导 字音认读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 数罟(cùgǔ)不入湾(wū)池 养生丧(sàng)死无憾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然而不王(wàng)者 涂有饿莩(piǎo) 2.通假字汇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②无失其时 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同“途”,道路。 3.古今异义 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凶年。今义:指人和动物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者。) 是亦走也(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4.词类活用情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名词作动词,吃。 然而不王者 王:名词作动词,为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 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栽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词作动词,穿。 填然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5、一词多义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ǔ计算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4.兵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6.文言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3)固定用法 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 是亦走也(是……也:这也是……啊。)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则何如(何如:怎么样) 7.作品简介 《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探究活动(一)内容评注 (三)探究解答 1答:说明学习能改变人的本性。 2答: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四个比喻证明了“学不可以已”。“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因为都“善假于物”,即凭借外界条件的帮助。作者据此推论: 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改造自己的缘故。 3答:说明知识必须积累。 4答:说明学习贵在有恒。 5答:说明学习必须用心专一。 (四)结构图解 ┌从学习的意义上论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论点:学不可以已┼从学习的作用上论证: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从学习的态度上论证:锲而不舍,用心一也 (五)重点分析 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