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一2016学年福建芗城中学高一地理教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人教版必修1)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本节是总论,全面剖析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从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速度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内力作用。教学中要运用实例具体说明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同,对地表形态造成的影响也不同;从发生条件、能量来源和作用方式等方面阐述外力作用,运用学生熟悉的例子说明不同方式的外力作用彼此之间的关联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从两个层次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第一个层次:每一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牵涉的内、外力作用。第二个层次:各种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地壳物质循环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促使的,内力作用产生了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成了地表的基本格局,而外力作用则总是减小地表形态的高低差异。【】【】【】【】【】【】【】同学们,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气和水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而且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是,它们的作用还远不止如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地球表面与水和大气的功劳也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地表形态的形成还有着其他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地球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力量影响、改变着地表形态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请思考:【】【】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貌的基本格局,但是外力作用也一刻没有停止过,那么什么是外力作用呢?外力作用有哪几种表现形式?它们又是怎样塑造地表形态的呢?【】请思考:
(学生回答,讲解、归纳)【】3、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五种方式。(说明:固结成岩作用,将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中再次学到,故在此略讲)
【】
(投影)“风化示意图”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容易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产物停留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
当速度变小时,外力携带的物质就会逐渐的沉积下了,形成堆积地貌。
【】
(投影)多媒体呈现“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沙丘”图
冲积扇物质分布特征:由大到小
(承转)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72“活动”
(活动点拨)⑴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表植物较少,加之土质疏松、夏天多暴雨导致的。
⑵沙漠地区风力较大,风携带沙子对地表的岩石打磨,形成了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较为常见。
⑶流水带着泥沙、石块在出山口位置,由于地表坡度减低、流速减缓,泥沙、石块堆积下来,形成了冲积扇。在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最常见。
(归纳)下面我们来填表,比较、归纳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对地貌的影响与在我国的分布:
外力作用 对地貌影响 分布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原地,形成风化壳 普遍 侵蚀作用 流水
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峡谷、瀑布,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三峡、雅鲁藏布江峡谷 溶蚀 形成溶洞、峰林、地下河等额斯特地貌 桂林山水 风力
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堡等 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 冰川分布在高山、高纬度地区 海浪
侵蚀 形成海蚀陡崖、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 滨海地带 搬运作用 流水
搬运 “泥沙俱下”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 风力
搬运 “飞沙走石” 在干旱、半干旱的地区以及滨海地区作用强烈 冰川
搬运 物质迁移 冰川活动地区 海浪
搬运 物质迁移 滨海地区 堆积作用 流水
堆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流 风力
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移动)和黄土堆积 干燥的内陆及邻近地区 冰川
堆积 沉积物大小颗粒不分、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 海浪
堆积 形成海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承转)内力作用的地理意义是:在地表形成了大陆和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那么外力作用与内力作用是否一样呢?
【】 内力作用使地表形成高低起伏,而外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它们总是同时起作用的。内、外力共同对地表形态进行塑造,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
花岗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一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中学高二下学期第四次周考语文试题.doc
- 2015一2016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
- 2015一2016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五高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
- 2015一2016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五校联考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doc
- 2015一2016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五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解析版).doc
- 2015一2016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五校高二第二次联考历史(解析版).doc
- 2015一2016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doc
- 2015一2016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封丘一中高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解析版.doc
- 2015一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一(下)联考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
- 2015一2016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doc
最近下载
- 车位所有权人许可建设充电桩证明.pdf VIP
- 红辽卷烟公司品牌竞争力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docx VIP
- 2025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1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泛微客户期刊】2023年36期:某医药集团费控管理项目案例分享.pptx VIP
- 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调查.pdf VIP
- 泛微软件集团管控解决方案文档资料.pptx VIP
- 廉租房、公租房维修项目方案.pdf VIP
- 2025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1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特色农业发展规划.doc VIP
- 采购与供应商控制程序(ISO9001 IATF16949).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