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 道德价值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价值判断 与 伦理学的内容 提问: 1、伦理道德是一回事吗? 2、伦理学的意义? 3、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4、道德与法的关系? 5、道德与科技(工程)的关系? 6、伦理学的价值? 案例分析 男子见义勇为受伤却被单位辞退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2011年01月16日 上海市民吴福佳曾四度见义勇为,并于2010年被评为上海市长宁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路见不平勇抓小偷 今年1月11日下午4时30分许,吴福佳与他姐姐杜女士在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等候公交车。杜女士无意中发现,一名穿着淡黑色上衣的男子神色可疑东张西望。随后,他走近一处食品小摊,将手伸进了正在购物的一名年轻女子的上衣口袋,并从中掏出了一部手机。 眼见小偷作案,杜女士赶忙叫来附近的弟弟,吴福佳毫不犹豫地跨过道路中间的铁护栏,挡在欲逃跑的小偷面前将其抓住,呵斥着让他把手机交出来。不料,这个猖狂的小偷奋力挣脱,并用手中的锐器朝吴福佳扎去。吴躲闪不及,左胸口中了几下,“感觉非常酸疼”。危急时刻,他奋力将歹徒手中的锐器打落。歹徒见势不妙,扭头就跑。吴福佳紧追其后,很快与被窃女子的男友合力逮住了小偷。 在家养伤遭遇辞退 出事前,吴福佳在南城路的一处汽车停车场当了近一年保安。他说,因为在搏斗中被刺伤,所以在家休息了两天。1月13日,吴福佳通过朋友向单位递交了病假条并讲明原因,想不到几小时后他就接到辞退电话。“做好事却换来如此结果,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讨论题: 1、吴福佳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 2、对这个单位的做法你怎么看?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3、人性是复杂的,这里有几种事实存在? 受父亲影响做好事   小吴说,他屡次见义勇为,是深受了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生前也是一名保安。2000年,父亲因为阻止歹徒抢劫而受伤,最后不治身亡。当时吴福佳才18岁。父亲去世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读大学,于是,高中毕业后吴福佳就开始打工养家。 吴福佳干上老本行 2011年01月22日14:36??新民晚报 见义勇为受伤遭用人单位开除的吴福佳,日前经本报连续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心。经本报牵线搭桥,昨天他和海博股份正式签约,干上了老本行,成为一名公司保安。 海博股份总裁汤玉萍看到本报有关吴福佳事迹的报道后心绪难平,表示海博欢迎这样的员工。通过本报联系,海博招聘人员找到了吴福佳,诚意邀请他到公司就业。据了解,海博股份今年已是连续第3年有出租车司机荣获“全国见义勇为 好司机”称号,见义勇为不仅是该企业极力倡导的员工准则,也是海博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当天,吴福佳在该公司举行的千人团拜会上作为嘉宾正式亮相。在发言中,他表示要继续从事自己认定的事业,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见义勇为的行列。 扬正气,需全社会呵护见义勇为之举; 扬正气,需全社会关爱见义勇为之士! 一、休谟难题 ——能否从人性的 事实 推导出行为的 应该? 18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哲学家休谟在《人性论》中这样写道:“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时期中是照平常的推理方式进行的,确定了上帝的存在,或是对人事作一番议论;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与‘不是’等连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这个变化虽是不知不觉的,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的。因为这个应该与不应该 既然表示一种新的关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须加以论述和说明;同时对于这种似乎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即这个新关系如何能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关系推出来的,也应该指出理由加以说明。不过作者们通常既然不是这样谨慎从事,所以我倒想向读者们建议要留神提防;而且我相信,这样一点点的注意就会推翻一切通俗的道德学体系。” 这就是著名的“休谟难题”——能否从“是”推导出“应当”? “是”就是“是什么”,就是“事实”。 也就说,能否从行为“事实如何”推导出行为“应当如何”? 观点一:不能。 观点二:能。但不是直接的推导,得通过一个中介——人的需要、欲望、目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大哲家普罗泰戈拉 更确切地说,人的需要、欲望、目的是万事万物应当不应当、好还是坏、美还是丑的价值如何的标准。 应当有“道德”与“非道德”的区分。 非道德的应当是个人的行为事实对个人目的的效用。非道德的应当是不能被普遍化的,不具有普遍性。 道德应当是行为事实对社会创造道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