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科学_马爱群_血液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 概述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储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发病情况 最常见的贫血,在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的发病率很高。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 铁的代谢 一、铁的分布 体内铁分为: 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酶和辅因子、转铁蛋白和乳铁蛋白结合的铁 贮存铁: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体内铁的2/3在血红蛋白内,约15%在肌红蛋白中。 贮存铁:正常男性约1000mg,女性仅为300-400mg。 二、铁的来源和吸收 1. 来源: 衰老红细胞释放的铁 食物:1~1.5mg(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2~4mg) 2. 吸收 铁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与铁吸收有关的因素: 肉食中肌红蛋白所含铁易吸收 植物铁多为三价,吸收率低 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剂使高铁还原成亚铁;蛋白质分解产物可促使铁成为溶解状态,均可促进铁的吸收 体内铁的贮存量对铁的吸收也有影响 三、铁的运输 1. 血浆中:亚铁经铜蓝蛋白氧化成高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运到各组织 2. 红细胞内:铁与转铁蛋白分离,还原成亚铁,在线粒体上与原卟啉、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 四、铁的再利用和排泄 1. 再利用 红细胞破坏后的血红素铁用于制造新生红细胞的血红素 2. 排泄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铁的排泄量不超过1mg 哺乳的妇女每天从乳汁中排出约1mg 五、铁的贮存 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铁的摄入不足 需要量增加 食物的组成 药物或胃十二指肠疾病 二、慢性失血 消化道慢性失血 妇女月经过多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体内缺铁还可引起: 含铁酶活性下降→影响细胞线粒体的氧化酵解循环 运动后骨骼肌乳酸堆积增多→肌肉功能及体力下降 单胺氧化酶活性下降→患儿神经及智力发育受影响 上皮蛋白质角化变性→胃酸分泌减少 临床表现 一、贫血的表现: 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二、组织缺铁的表现: 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和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 三、体征: 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燥,指甲扁平、失去光泽、易碎裂,反甲或脾脏肿大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 MCHC32%) 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 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 二、骨髓象 1. 增生活跃 2. 幼红细胞增多,早幼红和中幼红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胞浆少 3. 粒系、巨核系多正常 4. 铁染色: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少 三、生化检查 血清铁降低,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增高,64.44μmol/L (360μg/dl);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 血清铁蛋白降低,12μg/L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增高,4.5μg/gHb,表示血红素的合成有障碍,见于缺铁或铁利用障碍(如慢性疾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三个阶段 缺铁:血清铁蛋白12μg/L或骨髓铁染色铁粒幼细胞10%,外铁缺如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转铁蛋白饱和度15%,FEP4.5μg/gHb 缺铁性贫血:Hb120g/L(女性110g/L) 二、鉴别诊断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治疗 一、病因治疗 二、补充铁剂 1. 口服制剂首选: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元素铁150~200mg/d 网织红细胞7天达高峰;血红蛋白2周后上升,1~2月后正常 停药:血红蛋白正常后继续3~6月,或血清铁蛋白50μg/L 2. 肌肉注射铁剂:右旋糖酐铁,山梨醇铁 所需补充铁(mg)= [150-患者Hb(g/L)]×体重(kg)×0.33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