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二轮专题复习_第1讲 中华文明起源 先秦.ppt

2015二轮专题复习_第1讲 中华文明起源 先秦.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二轮专题复习_第1讲 中华文明起源 先秦

* *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 考纲: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2.先秦时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3.先秦时期手工业的发展。4.先秦时期商业的发展。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6.先秦时期的科技成就。7.先秦时期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8.先秦时期的文学成就。 每年必考,考点主要集中在宗法制、分封制、孔孟儒学、甲骨文以及小农经济,以选择题为主,呈现每个考点轮流命题的特点。估计2015年先秦史会在商周农业或百家争鸣命制一道选择题,或者在主观题中设计一问。建议从宏观抓住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的农业以及诸子百家思想等核心考点即可。 考情分析 [12]宗法制 [38-1]小农经济 [12]宗法制 [12]牛耕和甲骨文 [12]孟子思想 [12]宗法制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五年考点分布一览 N 南 粤考 情 考情分析 整体特征 春秋 战国 西周 商 夏 思想文化 经济 政治 朝代 专题 串 线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刀耕火种 方国联盟(内外服制度);神权与王权结合 石器锄耕;商人出现 甲骨文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确立;五谷具备;工商食官 金文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瓦解;诸侯争霸;商鞅变法与军功爵制、县制;中央集权制萌芽;士阶层崛起 铁犁牛耕出现、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民间工商业出现;重农抑商政策产生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私学兴起;《诗经》与楚辞;司南;《黄帝内经》 传统政治文明的萌生 传统农耕经济模式的形成 传统思想文化的奠基 1、分封制 1)目的: 2)内容: 3)影响: 4)发展: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对象、权利与义务 利-周天子形成天下共主,巩固统治; 扩大疆域;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弊-容易导致割据;对后世影响大 春秋时期逐渐瓦解; 后世时有表现,但已不是主要制度 一举戎衣定大周, 分茅列土赐诸侯; 三王慢道家天下, 全仗屏藩立远谋。 --《封神演义》 专题点拨 2、宗法制 1)目的: 2)内容: 3)特点: 4)影响: 5)发展: 维系贵族集团的统治秩序 血缘亲疏决定政治等级高低; 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大宗与小宗 血缘纽带;等级森严;家国一体 利—保证贵族垄断和特权;凝聚宗族、维护内部稳定团结、强化王权 弊—渐疏远,不能根本上保证政治隶属 深远—尊宗敬祖,利于社会安定,增强民族凝聚力,国 家统一;使传统文化存在一些弊端(重男轻女; 家长制;任人唯亲;重人情;不重视规则、法律) 作为重要政治制度,春秋时瓦解;作为维系家族的纽带,影响深远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分封制 宗法制 血缘纽带(里)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①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②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③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④宗法制与分封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解析 3.有关先秦农业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1)井田制:①有公田与私田之分,土地不得买卖。②井田制下的农业耕作方式主要是集体劳作。③春秋战国时期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2)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是各国的改革与变法。 ②形成的过程:生产力进步—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财政困难—各国改革—促进封建土地所有制—阶级力量壮大—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③影响:一方面,战国时期确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封建社会繁荣的基础,前期起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封建地主阶级依靠各项特权,大量兼并土地,广大农民过着贫困的生活,到了明清时,封建土地私有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3)小农经济。①演变: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 ②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弱点。 a.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b.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c.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更容易受到王朝政策的影响。 ④地位: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明清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