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土地利用管理_3.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_土地利用管理_3

主要有“林-果-药”生态农业模式、开发林药、野生花卉、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型模式等。 (四)山地土地利用模式 (五)重要生态区土地利用模式 包括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等,主要以自然保护为中心,属重度生态敏感区。其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是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动物资源和水资源,具有严格的土地利用限制。 主要模式有森林生态旅游及特色(或民俗)旅游型土地利用模式、湿地生态旅游模式等。 * * 第四节 保护、协调生态环境 20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的环境事件 19世纪60年代 美国由于盲目开垦西部土地酿成1943年一系列骇人听闻的黑风暴,导致了美国土地资源遭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 20世纪60年代 前苏联由于不黑开垦中亚处女地,引起巨大的黑风暴,造成两千多万公顷土地受灾。 黄土高原 昔日曾是林木参天、茫茫树海、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而今却是沟壑纵横、黄土漫天。这一切源自人类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频繁的自然灾害。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造就了土林 地质灾害 土地荒漠地化 水污染 在新形势下,如何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需求,又兼顾环境保护和建设,这给土地利用提出了新要求,对土地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为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与要求,需要对现行规划进行修编,妥善处理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与建设生态的关系,统筹安排好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发展用地,统筹安排好土地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提高土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5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32号文件转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 文件要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扎实做好实施评价、基础调查、资料收集、专题研究和政策建议的论证等前期工作,尤其是要围绕落实规划修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深入开展对土地重大问题的研究。文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六个重大问题研究的任务“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是32号文件要求开展深入研究的六大问题之一。 研究基本原则:按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 研究最终目标:就是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提出统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政策建议。 一、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是在人类活动持续或周期性干预下,进行土地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复杂社会经济过程。从系统观点看,它实质是土地自然生态子系统与土地社会经济子系统以人口子系统为纽带耦合而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环境:包括人在内的生命有机体的环境,是生命有机体赖以生存、发展、繁衍、进化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综合。可分为:微观生态因子(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生物等)与宏观生态系统两个层次。 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基本框架 在人类社会初期,土地利用轻度较低,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也十分有限, 二者关系也较为和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强度日益提高, 环境容量瓶颈效应开始显现, 二者关系出现恶化; 此后, 随着文明程度提高, 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并有意调控土地利用方式以改善生态环境, 进而促使二者关系趋于协调。在此过程中, 生态环境容量约束下土地利用强度S型演化模式对二者关系的演变起到极大地调控作用。当然, 期间也难免存在土地利用强度超越生态环境容量而导致二者系急剧恶化的短期行为(曲线B)。 生态环境容量约束下土地利用强度演化轨迹 区域生态环境容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强呈跳跃式增长。起初, 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有一个阈限, 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提高, 生态环境容量逐渐逼近阈限, 出现第一次阈值A1;此后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与生态环境的整治,生态环境阈值由拐点A1升为拐点A2,土地利用强度又开始其S型增长;如此以往, 土地利用强度与生态环境阈值在交互上升中得到演化。从长期来看,这种演化模式不仅为耦合系统向更有序状态进化提供了阶梯,也为二者关系的调控与优化提供契机。 生态环境容量与土地利用强度耦合演化轨迹 2005年3月12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