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执业中药师_中药学1.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与方剂历代本草代表作著作朝代,作者载药量学术价值《神农本草经》汉代365种首创三品分类;第一部药学专著;记载四气五味毒性;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本草经集注》南北朝:陶弘景730种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首次全面系统整理;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编写模式。《新修本草》唐代:苏敬等850种开创图文对照编写。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1746 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1892 种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921 种新增716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中华本草》当代8980 种全面总结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 世纪中药学科发展的综合性本草。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四气四气的主要依据: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寒凉性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寒凉性有伤阳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五味五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辛:散、行发散、行气、活血甘:补、缓、和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酸:收、涩收敛固涩涩:收、敛收敛固涩苦:泄、燥、坚通泄、降泄、清泄;燥湿;坚阴、坚厚肠胃咸:软、下软坚散结、泻下通便淡:渗、利渗湿利水升降浮沉确定依据: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物的气味厚薄;药物的性味;药物的效用。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按中医治疗学分类(1)对因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具体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效、消除病理产物等。如: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涌吐、解毒、杀虫、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等。(2)对症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或某种症状,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防止病情恶化,如止痛、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等。(3)对病证功效:是指某些中药对疟疾、赘疣、痹证、黄疸、肺痈等病证,具有明显优于它药的疗效,如截疟、祛风湿、利胆退黄、消痈排脓等。(4)对现代病症功效:是指某些中药对现代医学所描述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肿瘤等病症有明显的疗效。如夏枯草降血压,决明子降血脂,天花粉降血糖等。配伍:(1)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增效】(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辅药增强主药疗效。【增效】(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减毒】(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减毒】(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减效】(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增毒】常用的治法汗法: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吐法: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下法: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坏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目的的一种治法。温法: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清法:通过清热泻火,以清除火热之邪,适用于里热证的一种治法。消法: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补法: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中药材生产与品质著名的地道药材四川的黄连、附子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内蒙的黄芪吉林的人参山西的党参青海的大黄河南的地黄山东的金银花江苏的薄荷安徽的丹皮浙江的玄参福建的泽泻广西的蛤蚧辽宁的细辛新疆的雪莲西藏的冬虫夏草四大南药:砂仁、益智仁、巴戟天、槟榔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浙八味:杭菊花、杭麦冬、白术、白芍、玄参、玄胡、温郁金、浙贝母各类药材采收原则根及根茎类:秋、冬季节;延胡索5—7月植株枯萎时采挖。茎木类:秋、冬。皮类:春末夏初。少数在秋、冬,如川楝皮、肉桂;杜仲和黄柏采用“环剥技术”。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成熟前采收。少数药材秋冬时采收。花类:分别在含苞待放时(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初开时(红花、洋金花)或盛开时(菊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