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第19课时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pptVIP

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第19课时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第19课时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大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知古通今 中外链接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热点材料:2013年6月9日,国际档案日,重钢集团档案馆举行了“珍贵馆藏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展示了一百余年前汉阳铁厂藏书楼遗存的1 000余册古籍,其中,清刊刻本《江夏县志》是存世较少的地方文献,带有汉阳铁厂所处地域的文化烙印,对研究近代武汉城市发展史和汉阳铁厂早期选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汉阳铁厂创办于1890年,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古籍记录了清朝至民国时期地方工业和城市发展史。 [应用体验] 思考:120多年前,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有何深远影响? 答案:(1)以“求富”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2)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山东的近代企业创办始于洋务运动。山东巡抚丁宝桢创设山东机器局和李鸿章创办天津电报局济宁分局,这是近代企业在山东的发端。 2.1889年张弼士在烟台独资创办张裕葡萄酒酿酒公司,孙中山题词“品重醴泉”。 [山东历史] 【高考典例】 (2012·浙江文综,18)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年7月~1944年)。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解题答题示范]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答题思路示范】 抗日战争时期、后方七省、开办工厂数量 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工厂数量的增减、时间信息“1937年7月~1944年” B A项“逐年递增”表述错误;图示信息没有关于沿海工业的问题,C项错误;工厂迁往大后方,主要是为民族抗战积聚物质力量,故D项说法错误 ▲题型要素1 结论型选择题 结论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特别是运用基本历史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实支撑法、史论结合法、概念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等。针对本题主要采用史实支撑法。抓住题干的时间信息“1937年7月~1944年”进行思考。A项“逐年增加”表述错误;C、D两项不能从图中得出。 ▲题型要素2 柱状图类选择题 柱状图类选择题是高考命题中常见的一种命题形式,解答本类试题时要“三看、两注意、一相联”:①“三看”:一要看表头及出处。二要看表格中的项目。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从而作出判断。②“两注意”:一注意表格数据图形式的不同,在提取信息时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 取信息。二要注意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表格数据图,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③“一相联”:联教材、掘信息。如,本题柱状图中数字的变化显示出1941年后迁往大后方的民族工业明显增加,这恰恰切合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后,民族工业大量迁往后方,为中国持续抗战准备了物质基础,所以正确答案应为B项。 * 3.民族资本的困境 (1)原因:封建势力的束缚;外国资本重压;_________的侵蚀。 官僚资本 (1)判断:一战期间,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2)选择:(2013·福建文综,19,改编)1912~1919年的史实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 ) A.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 D.民族资本自身的软弱 (3)思考: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