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钩虫、链状带绦虫1
学习目的 掌握钩虫、链状带绦虫的形态特征 钩虫、链状带绦虫的生活史 钩虫、链状带绦虫的诊断学方法 了解钩虫、链状带绦虫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 钩虫 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是钩虫病的病原体。在人体常见的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 成虫致病 贫血 (低色素小细胞性) 边吸血边分泌抗凝素 “喜新厌旧” 移行中脏器的损伤 胃肠功能紊乱 异嗜症 影响妇女儿童生长发育 复习思考题 试述钩虫性贫血发生的原因 比较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形态 钩虫、链状带绦虫感染阶段是什么? 人感染囊尾蚴有哪三种方式? 基础医学概论 链状带绦虫 和 肥胖带绦虫 Taenia solium and Taenia saginata 主讲教师:梁韶晖 副教授 主讲:秦 茜 钩虫、链状带绦虫 形态 Morphology (一)成虫 adult 两种钩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体形 C S 口囊 腹侧有二对钩齿 腹侧有一对板齿 交合伞背肋 背肋远端分两支, 背肋基部分两支, 每支又分三小支 每支再分二小支 交合刺 两端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形成倒钩, 与另一刺末端合并 外形 椭圆形,卵壳薄 颜色 无色透明 内含物 卵内细胞多为 8-32个,卵壳与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空隙。 (二)虫卵 egg 生活史 成虫 (人小肠) 产卵 随粪便排出 虫卵 温度25-30℃ 湿度60-80% 杆状蚴 丝状蚴(filariform larva) (感染阶段) 经皮肤(侵入途径) 右心 肺 支气管 气管 咽部 吞咽 外界发育 人体内 静脉、淋巴管 生活史主要阶段 寄生部位(小肠) 诊断阶段(虫卵) 感染阶段(丝状蚴) 侵入途径(经皮肤直接侵入) 游移过程(经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钩虫以口囊的板齿或钩齿 咬吸肠粘膜,以血液、 组织液、肠粘膜为食。 虫体分泌抗凝素。 丝状蚴特点 抵抗力强; 有向温性; 活跃的穿刺运动; 分泌透明质酸酶和胶原纤维酶 丝状蚴侵入人体 (1)皮肤柔嫩处 (2)口腔粘膜 血液循环 肺 咽部 吞咽 小肠 (3)少数经胃不被消化 直接到肠腔发育为成虫 其中(2)和(3)只有十二指肠钩虫才有此途径 (二)生活史要点 致病机理 幼虫致病 钩虫性皮炎(“粪毒”) 皮疹常见部位:足趾或手指间皮肤柔嫩处, 也可见手、足背部。 肺部症状 自愈 患者可出现咳嗽、痰中带 血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 哮喘。 丘疹 水泡 皮肤出现斑疹 数日内自愈 细菌感染 脓疱 结痂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造成的失血量分别为 0.14-0.4ml/条/日和0.01-0.1ml/条/日。 实验诊断 (一)实验诊断方法 直接涂片法:(粪便、痰液) 轻度感染者易漏诊。 饱和盐水浮聚法: 检出率高。 钩蚴培养法: 约一周 (氧气、温度、湿度、PH) 。 (二)临床实验诊断要点 粪便中排出的虫卵通常为8-32个细胞阶段,典型虫卵 有薄卵壳、胚细胞团和卵壳之间有透明间隙。 如果粪便标本在室温放置超过24h,虫卵发育为含蚴卵,并可能孵出。 五.流行 在我国除青海、黑龙江和吉林三省外,其它都有钩虫的感染者。但多属两种钩虫混合感染。 (一)传染源 钩虫病人和带虫者 (二)传播途径 与自然环境、种植作物、生产方式及生活条件等因素有关。 六. 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