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21-25 足月胎盘 图21-26 胎盘的结构和血循环模式图 箭头示血流方向,红色示富含O2的血,黑色示含代谢废物和CO2的血 图21-27 双胎的形成类型及其与胎膜、胎盘的关系 图21-28 联体双胎 图21-4 精子穿入卵细胞的过程示意图 图21-6 卵裂和胚泡形成示意图 图21-7 胚泡开始植入 图21-8 第8天胚泡部分进入子宫内膜 图21-8 第8天胚泡部分进入子宫内膜 图21-9 9天人胚泡植入即将完成 图12-10 12天人胚泡已完全进入子宫内膜 图21-12 初级绒毛的形成 图21-12 初级绒毛的形成 图21-13 细胞迁移形成三胚层胚盘示意图(背面观) 图21-15 脊索的形成 图21-23 胚体外形的演变和胚体内的相应变化 A.体节前胚 B. 7体节胚 C. 14体节胚 D. 4周末胚 左列为整体观 右列为相应矢状断面观 图21-26 胎盘的结构和血循环模式图 箭头示血流方向,红色示富含O2的血,黑色示含代谢废物和CO2的血 图21-15 脊索的形成 图21-9 9天人胚泡植入即将完成 (二)胎盘1.胎盘的形态结构(1) 胎盘呈圆盘状,中央略厚,边缘稍薄。足月胎儿胎盘的直径约15~20cm,平均厚2.5cm左右。胎盘有两个面,即胎儿面和母体面。胎儿面表面光滑,覆盖羊膜,脐带多附着于该面的偏中央,少数附着于中央或边缘。透过羊膜可以看到脐血管的分支血管由脐带附着处向四周呈放射状走行。母体面粗糙不平,是胎盘从子宫壁剥离后的残破面,由若干不规则走行的沟分隔为15~25个小区,即胎盘小叶(cotyledon)(图21-25)。 1.胎盘的形态结构(2) 在胎盘的垂直断面上,可见胎盘由三明治样三层结构构成:胎儿面为绒毛膜板,母体面为滋养层壳和蜕膜构成的基板(basal plate),中层为绒毛和绒毛间隙,间隙中流动着母体血(图21-26)。从绒毛膜板发出大约60个干绒毛,每个干绒毛又分出数个游离绒毛。从底蜕膜上发出若干楔形小隔伸入绒毛间隙,将胎盘分为15~25个小区,每个小区内含有1~4个干绒毛及其分支。这些小区就是在母体面上看到的胎盘小叶,分隔这些小叶的隔称胎盘隔(placental septum)。胎盘隔的远端游离,不与绒毛膜板接触,因而胎盘小叶之间的分隔是不完全的,母体血液可以从一个小叶流入相邻小叶(图21-26)。 2.胎盘的血液循环和胎盘膜 胎盘内存在母体和子体两套血液循环通路。母体血液循环通路起自子宫动脉的分支,经螺旋动脉和绒毛间隙的血池汇入子宫静脉的属支。胎儿血液循环通路起自脐动脉,经绒毛内毛细血管最终汇入脐静脉。在胎盘小叶内,流经绒毛毛细血管的胎儿血与流经绒毛间隙的母体血并不沟通,两者之间隔着一薄层结构,称胎盘膜,胎儿血与母体血之间的物质交换就是通过这层膜进行的(图21-26)。胎盘膜是一层选择性透过膜,对一些有害物质具有屏障作用,因此又称胎盘屏障。胎盘膜最初由绒毛内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上皮及其基膜,以及两基膜之间少量结缔组织基质构成。随着胎儿的发育长大,胎盘膜变得越来越薄,主要是细胞滋养层逐渐消失,合体滋养层变薄。 3.胎盘的生理功能 (1)物质交换和防卫屏障 妊娠期间,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均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胎儿代谢所产生的CO2和代谢废物也都是通过胎盘而排至母体。胎儿与母体之间的这种物质交换是通过胎盘膜实现的。大多数药物都可通过胎盘膜而进入胎儿体内,因而妊娠期间不可轻易服用未经医生核准的药物,以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胎盘膜对多数细菌具有防卫屏障功能,但不能阻止病毒的通过。有些具有致畸作用的病毒、药物、化学物质通过胎盘膜进入发育中的胚胎后,可引起多种先天畸形。 (2)内分泌功能 能合成和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催乳素、孕激素和雌激素。 (三)双胎、多胎和连体双胎 1.双胎 双胎又称孪生。来自一个受精卵的双胎称单卵双胎,来自两个受精卵的双胎称双卵双胎。几乎2/3的双胎为双卵双胎。在双卵双胎,两个胎儿有各自独立的胎膜和胎盘,但有时也会因两个胚胎在子宫中的植入部位很近而使2个胎盘及2个羊膜相互融合。单卵双胎是一个早胚一分为二的结果。分离最早发生于2细胞期,多见于胚泡早期,偶尔也会发生于原条形成期。根据两个单胚分离的时间不同,两者与胎盘和胎膜的关系也不同。如果在卵裂早期分裂,两胎儿就会有各自独立的胎盘、绒毛膜囊和羊膜囊。如果在胚泡早期的内细胞群分裂为二,两个胎儿就会共用一个胎盘和一个绒毛膜囊,但具有各自独立的羊膜囊。如果在原条形成期分离,两个胎儿就会共用一个胎盘、一个绒毛膜囊和一个羊膜囊(图21-27)。 2.多胎 多胎(multiple birth) 据统计,三胎的发生率约为1/7600,四胎以上的发生率更低,且出生后的死亡率很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