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5章父母教养与社会行为
第十五章 親子依附與社會行為 ;一、親子依附(attachment);1.人的初步社會關係,就是親子依附(attachment)。是嬰兒尋求並企圖保持與另一人親密身體聯繫的傾向。
2.係嬰兒對照顧他的人(通常是親生母親)所產生的依戀或依賴的情感。
3.最有名的親子依附實驗,為安斯吾爾(Ainsworth)所從事的「陌生情境」實驗。
4.親子間的依附關係為嬰兒期最重要的社會發展特徵。
5.依附的關鍵期開始於6個月左右,截止於2歲左右。
6.嬰兒出生後就有自發性的微笑,笑時眼睛周圍肌肉並未收縮,稱「嘴的微笑」(Preyer,1882);2, 3月起有社會性的微笑,人的聲音與臉易引起其微笑,眼睛明亮眼睛周圍肌肉也伴起皺紋,微笑時間很短,對陌生人或熟人沒有多大區別,只是有時對熟人多一點;六 七個月後就有了選擇性的微笑,嬰兒會對熟人無拘束的笑,對陌生人會帶警惕性注意。照顧他的人也微笑以???增加了依附作用的發生。; 保比(Bowlby)將親子依附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無特定對象的社會反應→對特定對象的社會反應→依附的建立→相似目標的建立。
無特定對象的社會反應:出生~2個月。嬰兒的啼哭或微 笑,並沒有特定對象。
對特定對象的社會反應:2~7個月。嬰兒已漸能辨別不同的人。
依附的建立:7~24個月。
(1)此階段已正式建立起親子間的依附關
(2)此期已發展「分離抗議」:嬰兒看不見親人,或當 親人要離去時會啼哭。
4. 相似目標的建立:2歲以後。嬰兒逐漸能忍受與親人暫時的分離,並且和同儕建立起關係。;(三)實驗研究(A);實驗結果:標示出嬰兒期依附行為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A)由出生至3個月。
(B)嬰兒以微笑、注視等來維繫與照顧者的親近。
第二階段:(A)3~6個月。
(B)嬰兒表現出對少數熟悉之人的偏愛性反應。
第三階段:(A)6~9個月。
(B)嬰兒主動尋求與依戀對象的身體親近。
第四階段:(A)9~12個月。
(B)嬰兒形成最早預期照顧者反應的內在心理表徵。
第五階段:(A)嬰幼兒期以後。
(B)嬰幼兒使用種種行為來影響依戀對象的 行為,來滿足自己的親近需要。;將嬰兒分為三種類型:
依附關係發展正常:(安全依戀型;securely attached)母親是嬰兒求助或情緒不穩定時最有效的安撫者。
矛盾型的嬰兒:(焦慮-反抗依戀型;resistant attached)對母親返回時產生趨避衝突,一方面想求助於母親(趨前),一方面對母親的離去充滿敵意、憤怒(躲避)。
不穩固的依附關係:(焦慮-躲避依戀型;avoidant attached)對母親的離去無所謂,母親返回時也不予理會。後二者又稱不安全依附,大多數嬰兒不屬虞此型。;(四)實驗研究(B) ;3.實驗過程:
(1)保比以動物行為學的角度(勞倫斯(Lorenz)研究水鳥類的行為,發現小鳥在成長的某個階段會亦步亦趨地跟著母鳥,稱為銘印現象)來解釋親子間的依附。
(2)如同動物的銘印現象,嬰兒的依附行為亦有其關鍵期:出生至6個月內若能對嬰兒的啼哭、微笑給予一貫有效反應的人,就會成為嬰兒依附的對象。反之,若缺乏一貫、固定的人選,嬰兒即無法成正常的依附。
4.實驗結果:
(1)依附一旦形成,長期分離的後果有三階段:
1抗議:哭鬧、睡夢中驚醒。
2絕望:行為呆滯、面無表情、無食慾。
3脫附:表面恢復正常行為,內心卻不再信任任何人。
(2)保比認為親子依附對象只有一個,而非同時有數個對象(但此論有爭議)。;二、社會行為;(一)定義;(二)發展過程;3.兒童時期:6歲~12歲。
(1)進入小學以後,才是兒童時期真正社會化的開始。
(2)此期亦可稱為「幫團時期」(gang age):係指兒童自6~12歲左右,由於社會化的結果,往往希望被同儕們歡迎,並認為是「幫團」的一員,如此使團體成員在外表、語言與行為方面都力求與群體一致,此期稱之。
(3)此期主要特徵為:
a.富於團隊精神。
b.愛好競爭活動。
c.具有道德觀念。;(三)兒童期重要的反社會行為:;2.攻擊行為:
(1)攻擊是一種帶有敵意的實質威脅行動,常是受到他人激怒引起的。
(2)幼兒4、5歲是攻擊性行為的高峰期。
(3)2~4歲幼兒的攻擊行為主要為直接身體的攻擊,年齡漸長,身體攻擊會逐漸消失,語言攻擊則漸增強。
(4)引起幼兒攻擊的主要原因有:
a.成人的影響:成人高壓或偏愛等不當的管教方式所造成。
b.利己的傾向:因缺乏教養,自我中心強,或成人溺愛造成任性。
c.因被攻擊而還擊。
d.轉移:因內心憤怒或忌妒,不敢直接反抗成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