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载试验课件
4.静载试验 首钢地质勘查院 闫向阳 4.1 概述 载荷试验主要分为单桩载荷试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及天然地基载荷试验。载荷试验是目前获得承载力特征值的最直观、最可靠的试验方法。单桩载荷试验又分为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单桩竖向抗拔及单桩水平载荷试验三种,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又分为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二种。在工程实践中,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桩及复合地基居多。本文仅介绍单桩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单桩载荷试验不仅可以确定桩的承载力,而且通过埋设各种测试元件可以获得荷载传递、桩测阻力、桩端阻力等诸多资料,但由于试验费用、工期、设备等原因,往往只能对部分工程的少量桩进行试验。 目前涉及到载荷试验的规范比较多,方法大体相同,某些细节略有差异。本章内容主要以《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为主。 4.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4.2.1试验目的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主要用于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验证高应变法及其它检测方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 a 为设计提供依据 b 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c 验证检测 d 其他目的 4.2.2 试验方法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法分为慢速维持荷载法和快速维持荷载法。一般情况下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比如为设计提供依据的静载试验、施工后的工程验收等。当有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对施工后的工程验收为了缩短试验周期,有时也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快速维持荷载法的每级荷载维持时间至少为1小时,是否延长维持荷载时间应根据桩顶沉降收敛情况而定。 在国内外,尚有循环加载法、等变形速率法、终级荷载长时间维持法等试验方法。 4.2.4 加载装置 加载反力装置一般分为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四种,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 加载反力装置主要由主梁、次梁、锚梁、千斤顶、油泵加载装置,压力表、压力传感器或荷重传感器等荷重测量装置,基准装置、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等位移测量装置组成。 试验加载装置一般使用一台或多台油压千斤顶并联同步加载,采用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要求千斤顶型号、规格相同,且合力中心与桩轴线重合。 不论采用哪种加载反力装置,均应符合下列规定: 4.2.5 荷载测量装置 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目前市场上用于静载试验的油压表的量程主要有25MPa、40 MPa、60 MPa、100 MPa,应根据千斤顶的配置和最大试验荷载要求,合理选择油压表。最大试验荷载对应的油压不宜小于压力表量程的1/4,避免“大称砣轻物”;同时,为了延长压力表使用寿命,最大试验荷载对应的油压不宜大于压力表量程的2/3。 近几年来,许多单位采用自动化静载试验设备进行试验,采用荷重传感器测量荷重或采用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实现加卸荷与稳压自动化控制,不仅减轻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测试数据准确可靠。关于自动化静载试验设备的量值溯源,不仅应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校准,而且还应对千斤顶进行校准,或者对压力传感器和千斤顶整个测力系统进行校准。 4.2.6 沉降测量装置 4.2.6.1 基准桩 试桩、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应符合表4-1的规定。 表4-1 试桩、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表4-1是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的规定要求。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要求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大于4倍试桩和锚桩的设计直径,且大于2.0m。1985年,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协会(ISSMFE)根据世界各国对有关静载试验的规定,提出了静载试验的建议方法并提出:试桩中心到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到基准桩各自间的距离应分别“不小于2.5m或3D”,小直径桩按3D控制,大直径桩按2.5m控制,这和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大于等于4D且不小于2.0m”相比更容易满足。高层建筑物下的大直径桩试验荷载大,桩间净距小,(规定最小中心距为3D),往往受设备能力制约,采用锚桩法检测时,三者间的距离有时很难满足“大于等于4D”的要求,加长基准梁又难避免产生显著的气候环境影响。考虑到现场验收试验中的困难,且加载过程中,锚桩上拔对基准桩、试桩的影响一般小于压重平台对它们的影响,因此,《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