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教学设计.doc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教学设计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教学设计 PAGE PAGE 4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教学设计 (HOW CAN WE TRANSFORM REACTANTS TO RESUITANTS AS MUCH AS POSSIBLE) 上海市松江二中 范汝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的分析,体会宏观到微观的科学探究过程,练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平衡”的化学思想,认识到化学原理对生产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重难点】 重点:化学平衡概念。 难点:对化学平衡中“动态”的理解。 【设计思路】 主要采用数据分析和实验事实,学习“可逆反应”的概念,进行探索感知;采用图像分析,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进行研究加工;通过概念的拓展,形成“平衡”思想。具体做法是: 【教学流程】 [引言]这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小明,他是一位高一学生,他的爸爸是一家合成氨厂的工程师。双休日,爸爸在检查小明的最近学习情况时,突然好像想到了什么,给厂里打了个电话:“小张,合成氨循环系统的数据怎么样?”对方回答:“很正常。” 小明问爸爸:“合成氨不就是每1摩尔氮气和3摩尔氢气反应,生成2摩尔氨气吗?怎么还有循环?” 爸爸回答道:“因为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它建立了化学平衡,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所以要循环。” 小明更不明白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 “对,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研究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爸爸说。 [板书]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过渡]为了便于我们今天的研究,小明爸爸为我们提供了当初他们工厂进行试验时的一组数据,我已经印发给了大家,请同学们分析数据有什么规律?并用c—t图表示。 时间 各物质的浓度(mol/L) (min) N2 H2 NH3 0 1.00 3.00 0.00 1 0.80 2.40 0.40 2 0.70 2.10 0.60 3 0.63 1.89 0.74 4 0.60 1.80 0.80 5 0.60 1.80 0.80 6 0.60 1.80 0.80 7 0.60 1.80 0.80 (学生分工绘图,每人作出一种物质的曲线,然后投影展示) [板书](绘制c—t图像) [引导]根据c—t图像,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问题1:4min前,三种物质浓度分别是怎么变化的? 问题2:4min后,三种物质浓度的情况如何? 问题3:4min后,反应停止了吗? 问题4:正在发生的有哪些反应? [学生答](略,前两个问题用图像表示,后两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投影](详细说明正反应、逆反应、可逆反应。) [阅读]请看课本P45的“可逆反应”(以NH4Cl的分解和生成为例,强调“同一条件”)。 [投影]问题5:4min前,也同时存在着正反应和逆反应吗? [学生答](略) [探究]可逆反应真的存在着正反应和逆反应吗?它们真的在同时进行着吗? [演示]已知2NO2N2O4是可逆反应,改变温度可见气体颜色的变化,说明了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存在。 [练习]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 + O2 2SO3,如果反应开始时加入的氧气是18O2,请问反应一段时间之后,在哪些物质中会有18O? [投影]可逆反应普遍存在吗? [阅读]请看课本P46,(念最后一段,即水的生成与分解。利用本段的最后一句话是“并达到平衡”,引出“化学平衡”这个词。) [过渡]让我们再回到c—t图像,上一节我们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投影]探究1:在反应开始的时刻,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怎样的(是最大还是最小)? 探究2:在0 – 4min,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怎样变化的? 探究3:在4min以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情况是怎样的? 请把上述问题的答案用v-t图像表示出来。 [学生](绘制v-t图像,然后投影展示。) [板书] (分析v-t图像。突出4min以后,v(正) = v(逆) ≠ 0,讲述这时就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阅读]课本中化学平衡的概念。 [板书]化学平衡(写成树形) 1、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2、表观特征: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3、平衡本质:v(正) = v(逆) ≠ 0 (在树形图上强调“等”、“动”、“定”) [过渡]这棵树就是这节课的中心,大家看本节的标题——《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研究的是“How”的问题。 [投影]问题1:课本的题目是《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问题2:请为本课时研究的课题拟一个名称。 [学生](讨论后回答。) [板书]为什么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Why) [讲述]既然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不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