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第二章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ppt

  1.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第二章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

历史发展是一场环环相扣、互相影响的运动。洋务运动虽然迈出了经济现代化的第一步,但他们没有也不想走第二步,然而,现代化一旦启动就无法停下来,洋务派走不下去,自然有新的力量起来,拿过接力棒,开始一场戊戌维新运动。 一、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 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中国民间设厂制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机会。从1895年到1898年,各省商股开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厂矿企业有70多个,比甲午战前增加了一半以上。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经济和阶级背景 2.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于是先是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到1898年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这样描述中国面临的危机:“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这也是当时国内有识之士的共识。 维新派及维新思想的传播 康 有 为 梁 启 超 谭 嗣 同 严 复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字广夏,号长素。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维新运动的主要政论家,宣传家。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发动 1、向皇帝上书。康有为7次上书光绪帝。公车上书。 2、著书立说。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谭嗣同的《仁学》等。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 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5、设学堂。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 6、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公车上书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电至京师,举国哗然”,群情激愤,时康、麦孟华、梁等各省举人云集北京,应“会试”考,他先探知条约的一部分内容,大为震惊,立即派梁去发动广东、湖南两省举人联名上书都察院,请求政府不要批准条约 ,各省举人闻风而动,上书请愿,无结果。康决定发动“大连署”上书。5月1日,邀各省举人会议于松筠庵,会上宣读了由他起草的长达14000多字的上皇帝书,声泪俱下,共有1300人签名,次日康将它递呈都察院。是为“公车上书”(汉代用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进京,故以公车为应考人代称)。 ● 设学堂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旧址 ● 办报刊 ● 兴学会 强 学 会 南 学 会 强 学 会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国闻报》 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 维 新 派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能变则强,不变则亡” 兴民权会“大乱四起”导致外国干涉而亡 兴民权,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 坚持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锢民智”“坏心术”“滋游手”,“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二)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 (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发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推行 新政。 支持变法的光绪皇帝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 百日维新 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丁韪良 与大学堂全体教职工的合影 京师大学堂足球队 (三)维新运动的失败 1、慈禧太后控制用人大权 2、袁世凯告密促发政变 3、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谭嗣同 荣禄 袁世凯 狱中题壁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戊戌六君子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1、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 ⑴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⑵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⑶ 惧怕人民群众。 ■客观原因: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顽固和强大。 (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失败的教训 ■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 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