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诗歌赏析阅读{含答案}.ppt

2017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诗歌赏析阅读{含答案}.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诗歌赏析阅读{含答案}

增城区三江二中 姚伟航 20. 一、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评析: 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的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2.“古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1.诗人登上幽州台,看到无穷无尽的天地,先想到古人,再想到来者,不禁怆然涕下。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人”“者”是指什么人? 任人唯贤的人。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不被理解赏识的孤独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哀。 4.赏析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两句诗从时间角度写出来时间之悠久绵长,表现了了主人公的孤独,又表述了对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的崇敬之意。缅怀古人的同时,写尽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作铺垫。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个“不见”都表达了作者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不见”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不同点:前一个“不见”是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是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 6.“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独”有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7.作者在高处观景,为何会“怆然”呢? 是因为作者内心的悲哀与苦闷。 8.《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二、望 岳 唐·杜甫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 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 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 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 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 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 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 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三、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评析】第一句用夸张手法突出塔高的气势。塔高千寻又立在峰顶,才能站在塔顶看日出。也才不怕“浮云遮挡观日的目光”。其中包含:“要想头脑清楚目光远大,就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 2.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要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飞来山上千寻塔;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闻说鸡鸣见日升。 4.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