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毒素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贝类毒素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贝类毒素的形成 贝类毒素属于海洋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的形成与海洋中有毒藻类赤潮密切相关。 海洋微藻类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在海洋食物链中处于最底层。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一些藻类能够迅速的增殖产生密集的细胞浓度,即水华(bloom)。大量的水华会使水产生微黄色或微红色的变色,被称为赤潮。 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大约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 贝类通过滤食有毒微藻(主要是藻黄素),经过生物累积和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即贝类毒素。 贝类毒素的分类 贝类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毒的有机化合物;根据人们中毒的症状及毒素传递媒介的类型,常见的海洋贝类毒素可分为: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 神经性贝类毒素(NSP) 失忆性贝类毒素(AsP) 麻痹性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因人食用了含这种毒素的贝类后会引起以外周神经肌肉系统麻痹为初始症状的中毒效应而得名。 目前已知贝类毒素中,分布最广、毒性最强、对人类威胁最严重的毒素,这种毒素有20种以上的天然衍生物。 PSP毒性强,其毒性是眼镜蛇毒性的80倍,对人的经口致死量0.84~0.9mg,在国际条约中已被列为化学武器。目前还没有针对麻痹性贝类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因此人类摄入超过一定限量的PSP时,其病死率达100%。 国际许可的安全剂量是每100g贝类组织含80ug毒素(以石房蛤毒素计). 含有PSP最常见的生物是蛤和贻贝,偶尔也出现于布氏海菊蛤、扇贝和牡蛎。贻贝在接触有毒海藻后可以在数天或数小时内获得很强的毒性,并随之很快消失毒性,因此,贻贝被用作为预警PSP指示生物。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来源 产生麻痹性贝毒素的赤潮藻类,主要是甲藻中的亚历山大藻属种类和链状裸甲藻等。 通过对2000种现存种类的双鞭甲藻的评估,只有30种会产生PSP,其主要来源包括: 三种海产双鞭甲藻属: ??? Alexandrium spp Pyrodinium spp Gymnodinium spp 四种淡水蓝绿藻: Aphanizomenon flos-aquae Anabaena circinalis Lyngbya wollei 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种类 世界各国对PSP分类各不相同,目前已分离出20多种毒素,根据基因的相似性可分为4类: 氨基甲酸酯类毒素(Carbamate toxins) 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N-sulfocarbamoyl toxins) 脱氨甲酰基类毒素(decarbamoyl toxins) N-羟基类毒素(N-hydroxycarbamoyl toxins) 其中氨基甲酸酯类毒素中的STX(石房蛤毒素)最常见,占PSP的85%以上,一般研究PSP主要是STX为主要研究对象。 麻痹性贝类毒素理化性质 PSP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白色吸水固体,部分溶于甲醇和酒精,不溶于大多数非极性溶剂如乙醛、石油醚。它是一种生物碱,容易从酸性溶液中萃取。分子式是C 10 H 17 N 7 O 4 ,分子量是(MW)是299。在氢氯化盐中分子量是372。 ?PSP的基本结构是有两个胍盐基的四水化嘌呤。 图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结构图 麻痹性贝类毒素作用机制 麻痹性贝毒是一类神经肌肉麻痹剂,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断细胞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 因毒素在贝类体内呈结合状态,贝类摄入此毒素对本身无害,当人食入后,毒素会迅速释放并呈现毒性作用。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症状 人类误食了含有麻痹性毒素的贝类后,中毒症状是从嘴唇周围发生轻微剌痛和麻木感,发展到全身麻痹,并由于呼吸障碍而死亡。 轻度:嘴唇周围有剌痛感和麻木感,逐步扩大到面部和颈部,手指尖和脚趾的针剌感觉,可有头痛、眩晕和恶心; 中度:语无伦次,剌痛感发展至手臂和腿,四肢强直和肢体失调,全身衰弱和眩晕,轻度呼吸困难,脉搏加快; 重度:肌肉麻痹,明显地呼吸困难,窒息感,在没有呼吸机护理的条件下可能死亡。 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标准 SN 0352-1995 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小鼠生物法 (测定低限为400μg /Kg) (合STXeq计) SN/T 1773-2006 进出口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低限为50μg /Kg) SN/T 1735-2006 进出口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低限为125μg /Kg (合STXeq计)】 SC/T 3023-2004 无公害食品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生物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